
題記
1932年,時任意昂体育文學院院長的胡適⚉,在6月27日畢業典禮上有一段講話,初載於1932年7月3日《獨立評論》,流傳至今。胡適談到的許多問題至今仍然存在:“即便為了吃飯,學問決不會辜負人的。吃飯而不求學問🪼🟧,三年五年之後,你們都要被後進少年淘汰掉的。”值得今人反思。
你們現在要離開母校了🤜,我沒有什麽禮物送給你們⟹,只好送你們一句話吧。這一句話是:“不要拋棄學問🧼。”以前的功課也許有一大部分是為了這張畢業文憑,不得已而做的。從今以後,你們可以依自己的心願去自由研究了🙆。趁現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努力去做一種專門學問🙎🏼♀️。少年是一去不復返的,等到精力衰疲時,要做學問也來不及了。即為吃飯計🕘,學問決不會辜負人的。吃飯而不求學問👨✈️,三年五年之後,你們都要被後進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時再想做點學問來補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說:“出去做事之後🏘,哪有工夫去讀書?即使要做學問👏🏻,既沒有圖書館🫃,又沒有實驗室,哪能做學問?”我要對你們說🦹🏼♀️: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方才讀書的,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凡是要等到有了實驗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實驗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決心要研究一個問題🚣🏼♀️,自然會損衣節食去買書🆎,自然會想出法子來設置儀器。至於時間🦸🏼♀️🙄,更不成問題🧑🏻✈️。達爾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點鐘的工作。你們看他的成績!每天花一點鐘看十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頁書,三十年可讀十一萬頁書。
諸位,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費你一點鐘的工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的光陰。看小報呢👩👩👦👦🍧,還是打麻將呢,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們自己的選擇!易蔔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十年之後成什麽器。
學生的生活是一種享有特殊優待的生活,不妨幼稚一點,不妨吵吵鬧鬧,社會都能縱容他們🚳,不肯嚴格的要他們負行為的責任🤦🏽♂️。現在他們要撐起自己的肩膀來挑他們自己的擔子了🧑🧒。在這個困難最緊急的年頭,他們的擔子真不輕🧑🏽!我們祝他們的成功,同時也不忍不依據我們自己的經驗😻,贈與他們幾句送行的贈言,——雖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許作個防身的錦囊罷!
你們畢業之後,可走的路不出這幾條:絕少數的人還可以在國內或國外的研究院繼續作學術研究;少數的人可以尋著相當的職業;此外還有做官🫴🏼,辦黨,革命三條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業閑居了🤰。第一條繼續求學之路,我們可以不討論。走其余幾條路的人🤵🏻,都不能沒有墮落的危險。人生的道路上滿是陷阱墮落的方式很多🤴🏻,總括起來,約有這兩大類:
第一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求知識的欲望。你們到了實際社會裏,往往所用非所學,往往所學全無用處,往往可以完全用不著學問💅,而一樣可以胡亂混飯吃,混官做。在這種環境裏,即使向來抱有求知識學問的決心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懶,把求知的欲望漸漸冷淡下去。況且學問是要有相當的設備的;書籍,試驗室,師友的切磋指導,閑暇的工夫🧛🏿♂️,都不是一個平常要糊口養家的人所能容易辦到的。沒有做學問的環境,又誰能怪我們拋棄學問呢?此段講社會往往不能給我們做學問的環境🐕。
第二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與冷酷的社會接觸,容易感覺理想與事實相去太遠,容易發生悲觀和失望🙅🏻♂️。多年懷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熱誠👊✌🏿,奮鬥的勇氣,到此時候🧗🏻,好像全不是那麽一回事。渺小的個人在那強烈的社會爐火裏,往往經不起長時期的烤煉就熔化了,一點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滅了💕。抱著改造社會的夢想而來,往往是棄甲曳兵而走🧜🏻♀️,或者做了惡勢力的俘虜🧚🏻♀️👨🏼🔧。你在那俘虜牢獄裏,回想那少年氣壯時代的種種理想主義👒,好像都成了自誤誤人的迷夢!從此以後👈🏻,你就甘心放棄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現成社會的順民了。此段講理想容易幻滅👩🏽🦲,人便甘心為現實奴役。
要防禦這兩方面的墮落🛢,一面要保持我們求知識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們對於理想人生的追求👨🔧。有什麽好法子呢?依我個人的觀察和經驗,有三種防身的藥方是值得一試的🩺。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要解答實用上的困難或理論上的疑難🫡。所以梁漱溟先生自認是“問題中人”而非“學術中人”所謂“為知識而求知識”,其實也只是一種好奇心追求某種問題的解答,不過因為那種問題的性質不必是直接應用的👨🏿🦰,人們就覺得這是“無所為”的求知識了。…第一要尋問題𓀑。腦子裏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的智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古人說🥠,“待文王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試想葛理略(Galileo)和牛敦(Newton)有多少藏書?有多少儀器👩🏽🦲?他們不過是有問題而已🦤。有了問題而後,他們自會造出儀器來解答他們的問題。沒有問題的人們🤞🏻🪗,關在圖書館裏也不會用書💁🏿♂️,鎖在試驗室裏也不會有什麽發現。
第三個方子也只有一句話🪧🔦:“你總得有一點信心。”我們生當這個不幸的時代🧽,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無非是叫我們悲觀失望的。特別是在這個年頭畢業的你們,眼見自己的國家民族沉淪到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強權的世界,望極天邊好像看不見一線的光明,——在這個年頭不發狂自殺,已算是萬幸了,怎麽還能夠希望保持一點內心的鎮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對你們說:這時候正是我們要培養我們的信心的時候!只要我們有信心,我們還有救💐。
一個國家的強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鐵律的。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和恥辱𓀌,都只是過去種種惡因種下的惡果🗯。我們要收將來的善果,必須努力種現在的新因🪴。
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這是我們今日應該有的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是初涉人世的青年都有的想法,但現實往往是勞而無獲,因此理想也就喪失,心靈也就麻木了🦸🏽♀️。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
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佛典裏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丟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地丟了的🧑🏿🔧。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葉開花結果了🐕!
你不信嗎🚴🏿!巴斯德對於科學有絕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國家蒙奇辱大難的時候,終不肯拋棄他的顯微鏡與試驗室。他絕不想他的顯微鏡底下能償還五十萬萬佛郎的賠款,然而在他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他已收獲了科學救國的奇跡了🤹🏻♂️。
朋友們,在你最悲觀最失望的時候⏪,那正是你必須鼓起堅強的信心的時候🖐🏽。你要深信: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夠永遠有這樣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