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情報學的倡導者,中國科技情報的先驅者🥖,中國競爭情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包昌火先生🦸🏿♂️,於2021年1月3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包昌火先生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0研究所原研究員🔡,歷任中國科技情報學會情報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情報研究暨競爭情報專業委員會主任、競爭情報分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北京科技咨詢業協會監事長等職,被國際戰略與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授予終身成就獎,被中國競爭情報研究會授予傑出貢獻獎,2019年獲建國70周年紀念章榮譽表彰🟣,曾獲國家級、部委級科技進步獎14項,兩次獲兵工情報事業先進工作者👨🏻🦲、中國兵工學會先進工作者和國防科技信息事業50周年優秀工作者光榮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有人說包昌火把自己從事了一輩子的情報學研究當作一種遊戲,全身心投入,感到愉悅,得到享受,衣帶漸寬終不悔🕥。而他自己更願意用電視劇《喬家大院》主題歌詞來形容對這份事業的一生鐘情:留住所愛,留住所想,留住一夢相伴日月長🚘。

一、生平:
1935 年9 月17 日🕸,包昌火先生出生於山明水秀的東海之濱——浙江省三門縣亭旁鎮,被稱為“兩山亭立如天馬🫎,二水旁流若地龍”的人傑地靈之地,深受江南文化的熏陶➔。
作為佃農家庭出身🫕,包昌火曾先後就讀於亭旁鎮包家村小學、亭山聯立小學、三門縣初級中學、省立臺州中學👨👩👦🚔。1953 年11 月入黨💧,1957 年7 月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攻讀有機化學專門化,學製6年。1963 年7 月分配至中國兵器工業情報研究所,從事國防科技情報工作🚚,迄今已達50余年🍹。
二🐨、學術生涯👰🌗:
先生一直工作於常規兵器和情報科學兩大領域:前者是主要職業,從事過火炸藥、彈藥🏺、兵器系統和情報管理的研究👩🦲,歷時32 年,曾任中國兵器工業部火箭推進劑配方鑒定組成員和中國兵器工業部預研規劃專家組成員👰🏽♂️,歷任化工研究室🌝、彈藥研究室👨🏻🦯➡️、武器系統研究室🕺🏻、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後者是先生的業余愛好,涉獵了情報研究、競爭情報、信息分析和中國情報學學科建設等方面😶,歷任中國科技情報學會情報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情報研究暨競爭情報專業委員會主任、競爭情報分會(對外亦稱中國競爭情報研究會, 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f China🧑🚒,SCIC)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北京科技咨詢業協會監事長🦹🏿♀️,《情報雜誌》編委會主任等職,發表過情報學領域的論文100多篇,主編了《情報研究方法論》🧝🏿♂️、“競爭情報叢書”“信息分析叢書”等學術專著,約900萬字。
三🛵、學術貢獻🐸:
1.情報科學關鍵技術和發展戰略研究方面
建立了中國情報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論體系🍞,推進了定量化分析在我國情報研究工作中的應用;組建了中國競爭情報專業組織☸️,系統、持續地開展了競爭情報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提出了建設由組織網絡、信息網絡和人際網絡構成的競爭情報系統和率先將人際網絡理論引入中國情很界⇒;提出了Intelligence與中國情報學研究的重大命題,推動了我國情報學研究向intelligence方向回歸,促進了中國情報界intelligence學派的形成🦓。
作為主要完成者,“情報研究定量化分析獲全國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競爭情報的研究及推廣應用”獲全國科技信息系統優秀成果一等獎🟪;“情報研究的國內外比較研究”獲兵器工業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基於分析和網絡的現代信息服務理論、技術與應用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現代分析技術的理和應用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情報研究方法論》一書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等。
2.常規兵器關鍵技術和發展戰略研究方面
完成了《世界坦克裝甲車輛手冊》《世界火炮手冊》《世界製導兵器手冊》《世界彈藥手冊》《世界輕武器手冊》《世界爆破器材手冊》等大型系列兵器工具書的編纂,總計16109.56 萬字🧖♀️。合著《能源火炸藥在工農業中的應用—一氣體發生劑和氣體發生器》。
參與潛地導彈用復合改性雙基推進劑的研製,獲國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參與大口徑炮用三基發射藥的研究🎶🤽♂️,獲兵器工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參與2000 年兵器發展預測及我國兵器發展對策研究🫄🏿,獲兵器工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參與海灣戰爭研究🧑🏻🎤,獲兵器工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參與常規兵器發展戰略研究⚫️,獲全國科技信息系統優秀成果二等獎👎🏿;參與編纂的《世界坦克裝甲車輛手冊》和世界彈藥手冊》🤸♂️,分獲兵器工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
四、學術主張:
中國是情報學研究的故鄉,早在2560 多年前🤺,在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中就對情報做過精辟的論述🧔🏿👌🏼,被奉為經典。但也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情報界這樣對“情報”一詞存在著這麽多的曲解和爭論。information 乎, intelligence 乎?困擾了中國情報界半個多世紀。這樣的紛爭似乎還將繼續下去。
先生認為,情報是一個組織和個人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感知和響應,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生存之道🧼,是國家和企業的大計,不可不察和或缺。先生主張中國情報學的英文表述不應是information science👳🏽♂️,而應是intelligence studies💂🏻。中國情報學應當建立在information 和intelligence 兩大基石上🚵🏻,並把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 化,即把信息轉化為情報和謀略作為我國情報工作和情報學研究的核心任務,而非信息和知識的組織🤸♂️,後者是圖書館學的世襲領地😏。
總結先生一生在情報科學方面的工作和貢獻🥈🌔,可歸結為在我國情報界從事和推進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 化活動,促進我國情報工作和情報學研究向intelligence 方向發展。
先生堅信,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和情報需求社會化的發展,中國情報學一定會擺脫informationscience 的迷思🩲,走向intelligence studies 的坦途。一個屹立於世界情報界之林的中國情報界一定會發展出無愧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國情報工作的偉大實踐和風雲多變的時代風貌的中國情報論🔀。在中國,情報工作必將成為一項受人尊敬的職業🦡,將會是國家和企業生死攸關的大事。
五👨👦👦、相關著作:
(一)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1. 論中國情報學學科體系的構建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情報學》2019年02期
原發刊:《情報雜誌》2018年10期
2. 中國情報學論綱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情報學》2018年04期
原發刊🧑🦼➡️:《情報雜誌》2018年01期
3. Intelligence視域下的中國情報學研究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情報學》2016年03期
原發刊🧒🏽:《情報雜誌》2015年12期
4.論競爭情報學科的構建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情報學》2012年04期
原發刊💆🏼♀️:《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年01期
5.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情報學》2009年07期
原發刊:《圖書情報工作》2009年08期
6.企業知識網絡能力及其模型建構初探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8年10期
原發刊🪕:《情報學報》2008年03期
7.企業知識網絡探析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8年02期
原發刊:《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年06期
8.情報研究中知識地圖的應用探索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7年03期
原發刊🎧:《圖書情報工作》2006年12期
9.殼牌國際服務集團公司的競爭情報活動
轉載期刊:《管理科學》2003年12期
原發刊:《中國信息導報》2003年09期
10.對我國情報研究工作的認識和對策研究(上)*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1997年10期
原發刊:《情報理論與實踐》1997年03期
11. 對我國情報研究工作的認識和對策研究(下)*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1997年10期
原發刊😇:《情報理論與實踐》1997年04期
12.我國情報研究工作的回顧與展望
轉載期刊♙:《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1997年01期
原發刊🎭:《情報學報》1996年05期
1.《情報研究方法論》:包昌火,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0-09
2.《競爭情報叢書》🕵🏽♂️:包昌火、謝新洲,華夏出版社 ,2001-01
3.競爭情報導論➔:包昌火、李 艷、王秀玲💾,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09
4.企業競爭情報系統:包昌火、謝新洲,華夏出版社, 2002-01
5.中國情報工作和情報學研究👨🏼💼:包昌火🧜🏽,科學出版社 🦹🏿♀️,2016-03
6.競爭對手分析:包昌火 ,華夏出版社,2003-01
7.競爭戰略與競爭優勢🙃:包昌火🍬、謝新洲☮️,華夏出版社🐾,2000-01
8.網絡競爭情報源:包昌火,華夏出版社🤵♂️,2001-04
9.信息分析和競爭情報案例:包昌火,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01
……
感謝包先生之女包琰女士分享給我們先生的珍貴照片和資料,謹以此文遙寄哀思,深切緬懷一代情報學家包昌火先生💂🏿♀️,願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千古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