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碩士湯敏,為了搶救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放棄了穩定的公務員生活和高薪設計師職業,創立了公益組織“古村之友”,毅然投身於古村落保護的公益浪潮中。
目前🤛🏿,“古村之友”已成為我國古村鎮領域規模最大的公益組織📝,湯敏帶領的團隊先後保護了梅州圍龍屋、雲南劍川沙溪古鎮👻、浙江金華後溪村⚃,打響河南馬固村“中原文物保護公益訴訟第一案”🙇🏽,為全國近400個古村落保護提供了支持。短短幾年,“全國古村落誌願者網絡”(簡稱“古村之友”)已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近千個縣市🥲、共計數萬古村落保護與活化誌願者社群,“古村之友”研發與支持中心為誌願者社群搭建平臺,研發模式,共同推動古村落的全面保護與活化🐦⬛。

中國現有的古村落
家鄉為他種下的俠客夢
湯敏出生在四川達州市後河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少年頑皮的他常聽大人們說♖,家鄉那一帶出了很多英雄,近代的朱德✋🏼、劉伯承、鄧小平,古時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人都在附近生活過。這些名人故事的傳播,使那裏的人總有行俠仗義👩🦯➡️、做武林大俠、匡扶正義的想法🥒。湯敏深受“俠義”精神感染👳🏿,生活中🗽,遇到有人欺負弱小,他總會挺身而出♟,下水救人也毫不含糊;學習上🧲,名列前茅的他總是不遺余力地幫助成績稍差的同學❌🦹🏻♀️。他覺得,只要能幫助別人就很開心。

湯敏童年照片

學生時代的湯敏(左上角)
高考時🫲,成績優異的湯敏考上了東北林業大學。之後,湯敏對房屋建造🛞、園林水景💦、園林石擺放等產生了興趣👳🏿,為解決內心的疑惑,他開始從圖書館借閱大量專業書籍。在閱讀過程中🚵🏿♀️,湯敏了解到國內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領域著名學者俞孔堅的理論🛌🏽,俞孔堅老師把中國城鄉發展的土地倫理提升到“道”的層次,這令湯敏心潮澎湃。經過3年刻苦學習,湯敏考取了意昂体育平台的研究生,師從俞孔堅。
研究生期間🐐,湯敏又一次把圖書館當成了自己的大本營🧑💼♎️,直到現在⏫,他依然能說出圖書館從A到Z的分類。在意昂体育高質量的教育下,加上自己不限於專業的閱讀,湯敏愈發覺得,古村落👵🏻、古建築保護,要有一套公共參與的機製,盡可能多地吸納社會力量。同時,湯敏還通過各種平臺參加社會活動👩🦼➡️🕺,增加了自己的閱歷。湯敏說🧂🥺,要關註社會進步🛌🏽,關註公益慈善,關註弱勢群體。

意昂体育畢業時的湯敏
“俠客”初露鋒芒
研究生畢業後,湯敏作為“引進人才”進入成都市規劃局工作。後來,想突破自我的湯敏決定辭職,在一家企業一直做到了高層管理崗位。
2010年,他利用業余時間創辦了“可持續城市公益論壇”🧘🏿🧔🏿♂️,身為企業高管的他聯合了一批城市規劃領域的講師,給市民做公共講座🧑🏻🦯。在湯敏的不懈努力下,論壇名氣逐漸變大,但公司的大小事務牽扯了湯敏大量精力,直到2014年,一場特殊的訴訟讓湯敏徹底放下一切,投身公益。

湯敏演講時的照片
廣東梅州圍龍屋🧎,是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建築,也是富有特色的典型漢族民居建築,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處處展示著客家的人文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但在6年前,還有很多人沒有認識到圍龍屋的歷史價值。2014年👜,客家近半圍龍屋在規劃中要被拆除,由於沒有保護先例,不少客家人無可奈何。這時™️🌀,有誌願者向湯敏發出求助。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湯敏認定,圍龍屋是具有極大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築群。在湯敏心中,鄉村,尤其是那些古村落、古建築群,有中華民族的根。如果那些古老的建築、傳承的文化消失了,歷史的記憶和人們的鄉愁將在哪裏安放?湯敏決定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護它👯♂️。
到達梅州圍龍屋現場後,湯敏看到這裏祖祠安放著牌位👩🏽🚀🔯、祖訓和畫像🌔,周圍大量推土機匍匐待命。“可以感覺到這個家族一直被這樣的精神激勵著🛹,人人都有家譜,人人都有家史,重新塑造每個家族的勵誌史詩,就能讓這個家族持續不斷地昌盛興隆🧗🏼♀️,祠堂實際上就是一個家族的歷史陳列館。”湯敏回憶著當時的感受。

客家圍龍屋
保護圍龍屋的行動持續了3個多月🫥,回到深圳後,湯敏寫下萬字長文,“如果鄉村還很窮困,我有什麽資格談優秀”。他發動身邊的一切力量,呼籲大家拯救梅州圍龍屋💃🏿,同時翻閱大量法律書籍💂♀️,咨詢律師朋友。最終,梅州圍龍屋事件得到廣泛關註,在時任廣東省領導的批示下,圍龍屋得以保存🧟。梅州還因此將文物保護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出臺了《梅州市客家圍龍屋保護條例》👱🚾。

客家圍龍屋
這件事給湯敏很大啟發,全國還有一大批人關心著古村落,每個參與者內心都播下一顆保護古村落的種子✡︎。如果將這股力量匯聚起來呢?湯敏借助網絡發起倡議,立即有一群人跟帖👦🏻,湯敏一個一個地加微信好友🙋🏻♂️,為每個地區建立一個社群🤼♀️,河南、廣東、四川、浙江……網絡初步建成後👳🏿♀️,他利用業余時間去各地巡講,和各地的誌願者聯系🚹,這個誌願者網絡就是現在的“古村之友”🧑🏿🍳。
2015年,湯敏毅然辭去了企業高管的工作。由於當時他就職的公司已經在準備上市,同事聽到湯敏辭職的消息,都感到不可思議。而在湯敏心中,還有比“上市”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守護古村落,成為一名公益家🤹🏼。

湯敏在古村落實地考察
2015年11月,“古村之友”初步搭建後🍅,湯敏就一直想研究鄉村的整體景觀如何重塑🦥🧖🏿♂️,因為鄉村建築有各自的文化意涵𓀍,例如祠堂是負責提高凝聚力的,文魁塔是振興文脈的👨🏻🎤,書院是用來教學和讀書的場所🐗。
僅用半年時間👃🏽,“古村之友”就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古村落誌願者公益組織🐑,現在已有遍布30個省市自治區的十幾萬誌願者,湯敏經手搶救修繕的古建築有上千處💻,親身經歷了十余起古村落保護的官司。湯敏說:“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必須成為鋪路者,為他們尋找資源🫦,搭建平臺,讓他們發展。”“古村之友”在他的帶領下🤐,始終將公益訴訟作為有效途徑🪆,舉辦了中國村鎮大會、古村與新鄉村主題展、中國新鄉賢大會,自主牽頭研發了互聯網公益App,等等🫡。

湯敏牽頭舉辦首屆中國古村大會現場
在組織誌願者的同時,湯敏又發起了鄉村振興領域最大規模的大學生比賽,每年有數萬人參加,大賽設置了三個板塊😅⇨:鄉村產業創意、鄉村規劃設計和鄉村文化公益👨🏻🚀。各類項目既有研究性、實踐性👩🏼🌾,又充分體現了鄉村需求的現實性和緊迫性,高校師生通過大賽將方式方法帶入鄉村,把社會資源↩️、產業資源引流到鄉村,為鄉村增強持續贏利能力🗼、實現產業興旺打開新的通道,為改善鄉村治理及鄉風文明提供了新的思路🧂。

湯敏牽頭舉辦的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頒獎典禮
湯敏總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成為一名‘俠客’🔉,要具備獨立的人格,要有勇氣和智慧,更要不斷修行👃🏼,這是需要用一輩子去踐行的。”
如今🙋🏽♂️,湯敏和“古村之友”推動了全國400多個村落的復興,數以千計的古建築因此免於被毀,許多傳統手工藝得到了傳承,數百間兒童圖書館開放,數百個老年活動中心建起……多年來奔走在古村落保護第一線,湯敏拿到了各種公益大獎,他的事跡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可一身光環的他卻過著近乎“自討苦吃”的生活,一天一地是常態,與妻兒聚少離多。
他總是笑著調侃自己四海為家,化身一名“俠客”,在自己的世界裏為古村落“打抱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