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願景是創造一個讓細胞和器官治療普及到每一位患者的世界,我們也立誌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基因和細胞治療公司🥮。”楊璐菡告訴記者🙌🏻,“十年後,我們希望成為行業的巨無霸!”如她所說,啟函生物一直在這條路上越戰越勇,她和她的團隊也正在一步步向目標大踏步邁進。
但🚼,為什麽是她?
2008年🧛🏻♀️,從意昂体育平台本科畢業之後,楊璐菡前往了哈佛大學,師從著名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教授,繼續進行自己的博士研究🛐。2013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CRISPR系統應用於人類細胞基因組編輯的文章後,2014年與George Church一起成立了eGenesis💯🙋,將這項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向臨床方向轉化。2017年🪖🍢,楊璐菡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到中國,成立了啟函生物。2021年4月,啟函生物完成了6700萬美元的A++輪融資,A輪股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繼續跟投。
那麽🤪,為什麽是他們👉🏽?這是本次采訪試圖解答的問題🏏。
紅杉中國合夥人楊雲霞表示:“啟函生物創始團隊有著深厚的研究背景🤸🏻,和對技術與商業的深刻理解。他們在業內的技術落地嘗試‼️,是具有開拓性和前瞻性的🤾🏽♂️。紅杉一直是生物醫藥前沿技術落地探索的支持者與推動者,我們期待與更多有遠大目標的創業者一起加速生物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們也期待👨🏿💼,啟函生物能夠成長為生物醫藥領域的參天大樹。”
“在最艱難的那段日子🙍🏽♀️🥶,我們團隊的主動離職率也是零。”楊璐菡抑製不住自己的感激和驕傲🧷。隨後當被問到如果自己作為領導者發現決策錯了的時候該怎麽辦時,她回答道🧎➡️:“收集反對意見,果斷執行,作為一個領導者🩸,承擔最後的責任🛻。”
堅毅、堅定👩🦯、冷靜的判斷、果斷的執行……在迷霧裏依舊笑著前行👆,在考慮到最壞的情況時亦能引吭高歌🫱💘。
以下是記者對啟函生物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楊璐菡的采訪實錄🙉。

“困難是錘子,它的存在只是為了讓你們清楚自己是鉆石”
Q🌼:創業總是步履維艱。重壓之下你是如何鼓勵團隊的?
楊璐菡:我每年會給大家寫一封信,今年寫信的日子是武漢封城一周年的時候。信中分享了三點👨🚒🕵🏻♂️。
第一點是學習和成長🤘🏽。這已經是啟函的第三年,與大家一同成長的過程是彌足珍貴的,就算踩過那麽多坑,但是只要一直在成長、反思🌡,生命力就會一直保持下去。
第二點是試錯🚴🏿⚁。做新業務的時候總會有很多的挫折🧕🫰🏼。有一次一個人采訪愛迪生,問他你實驗電燈絲的材料失敗了一百次是什麽感受,愛迪生告訴記者🧘♀️,我沒有失敗一百次⏭,我是成功地找到了一百個不行的方法👨👨👦👦。事實上,在挫折面前汲取教訓🪃,並保持勇氣做下去👩🏽🏫,是一個團隊能取得勝利重要原因。
第三個是胸懷。2020年是一個新的起點,是大家意識到可以用生命科學實現一個更美好世界的起點。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反思,世界上最早的製藥公司🧏🏼,比如說像拜耳,它就是從柳樹裏面提取出了阿司匹林起家🗓,但是從柳樹裏面找到止痛的東西其實在東漢末年就有了。但在生物醫藥行業🔰,中國還沒有幾個可以頂立在世界的公司。在這個時代的結點👷♂️,我們很幸運成為生物科技的弄潮兒。個人的能量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作為一個集體,是否可以抓住這個結點,用我們的知識、努力和智慧,真正的做出一個以創新為主的生物科技公司🏢。

最近我們也業務壓力挺大的。剛開始搭建免疫細胞療法的時候😪,卡在一個環節一直沒有辦法突破,大家很迷茫也很沮喪。過春節之後🖕🏿,我親自每周都抓著同事把所有的數據都過一遍🧗🏻♂️。為了鼓舞士氣,我跟團隊做了一個小測試🥵。我說如果你在草地上面看見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你怎麽來鑒別它到底是鉆石還是玻璃🌬?然後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方法就是你用錘子去錘🍘,因為鉆石比玻璃硬。第二個就是你拿一塊布來擦拭,玻璃會越擦越汙,但是鉆石會越擦越亮🧑🏽🏫。
我告訴團隊“我知道你們在座每一位都是鉆石,如果你們自己還不相信📕,那這個困難就是一個錘子🫸🏽,我希望等我們把難關攻克的時候,你們也可以堅定的知道自己是鉆石。”
Q:轉型時期免不了困局🤹🏼♂️。這期間面對的最困難的挑戰有哪些🍲?
楊璐菡:剛開始的業務是用基因編輯做異種器官移植💂🏽,主要是改造豬🤲🏻,但是從2018年開始中國就遭到了非洲豬瘟的侵襲。當時我們摸索了很多途徑🫵,都準備去內蒙古建一個基地了,因為那裏與外界比較隔絕生物安全性比較高,但是還是不成型。2019年我們是非常痛苦的。但是2020年的時候,我就在想🧑💼,啟函有技術🧜🏻♂️、有資金、有人才✍🏼,我們可以做什麽?之後我們選定了將人的幹細胞分化成免疫細胞這條路,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也可以在近期商業化往前推。
我們在異種器官移植的研究是國際領先的🌞,但當我們要進軍細胞治療市場時👨🏿🍳,在這個行業群雄爭霸的時刻啟函是否仍有優勢🐘?啟函真的能做得出來嗎?大家心裏是沒有底的。而對一些員工而言,也會擔心公司有了新業務,自己是不是沒有價值了💆🏼。在這種情況下,怎麽樣堅定大家的信心、安全感,然後繼續走下去,對我還是挺有挑戰的☎️。
Q:“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基礎研發的進展和個人生命周期的長度其實是很不匹配的,這會不會讓你在某一刻產生挫敗或恐懼感𓀅?
楊璐菡:我很早的時候👩⚖️,就搭建起了對生命科學的認知框架🧏🏽♂️👩🏻🌾,所以我心裏非常明白,人類仍有很多未知。在這個未知的框架裏面,即使知道我們更接近於“零分”🧛🏼,但至少知道身處何地,這讓我更有信心去學習😶。
而且我們可能低估了技術和科技的發展能力,比如說像前段時間,國外某期刊發表了最新成果🕵️♂️,一個人造子宮可以在體外模擬各種環境,讓一個小動物的胚胎完整發育到某個階段🚴🏽♀️,這是我之前不敢想象的。因為我覺得如果要做一個人造的東西,首先要理解它,雖然我們現在可以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測量各種參數,但是我覺得測量的精密程度和容量還沒有那麽大。這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連我這種每天和生命科技打交道的人,都低估了這個技術會走多快,生物科技的爆發的速度也許遠超我們的想象。
“做出最終的決定,承擔最後的責任”
Q🏉:作為一個團隊的掌舵人,發現自己可能錯了時,你會怎麽處理呢?
楊璐菡🌓:我經常會反思🧌,對我自己,對團隊,對公司👨👩👦👦。特別是重大決定🥔,會盡量收集不支持我決定的一些事實和想法,來反復推敲。當做一個重大決定的時候,一定要知道,不支持你這個決定的一些事實和可能性在哪裏,這樣你再往前走的時候🧙🏽♀️,心裏面會有底,因為已經考慮了最壞的情況⏯🧑🏽🦰。
Q:當團隊內部出現意見相左的情況👨🏻🍼,你是如何處理的?
楊璐菡🐶:我的決策風格是敢想敢做類型☆。但意見相左要按情況討論,在一個創業公司裏面,需要讓大家有歸屬感、參與感💐,但是最終的決定和最後的責任還是創始人要承擔🕵🏻。
Q7️⃣:同時作為科研工作者和企業家兩種角色👦🏽,感受如何🚝🍊?
楊璐菡:我覺得科研的發展總是早於法規的發展、倫理的討論。而且在企業環境,你是在真實接觸和推動這些事情的進展🧙🏽♀️。所以我還是很高興能作為一個技術的開拓者,以及行業的開拓者來走這條路。
Q:促使你創業的動力來自於哪裏?
楊璐菡:我在創立啟函的時候,有三個願望👮🏽。
第一,基因編輯是在基因領域裏面最新興的一種技術✋🏼✸,歐美已經有公司成功地把技術轉換成了治病救人的產品♗。我希望啟函成為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好的基因和細胞治療公司。
第二👊🏿,當一個行業的知識🔋、技術🫰🏽、資本向商業化傳輸的時候🤛🏽,還是會孕育出以創新為主的公司,我希望啟函可以成為下一代以創新和技術為主導的生物科技公司。
第三,我希望啟函成為一個平臺,讓有抱負的年輕人可以最大程度地施展才能、實現抱負👩🏿🦰。
“共同且強大的願景🎁,是吸引人才的根本”
Q:人才永遠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啟函聚集人才的方法是怎樣的👨🏿🎤?
楊璐菡:做好企業自身是吸引人才的根本🙎🏽。
我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我很難想象10年後的中國還沒有一個巨無霸的生物科技公司💦。當然♞,我們這個行業對知識🤾🏻♂️、技術、監管以及人才的需求都很嚴格,所以會存在一定滯後性。
如果我們可以大膽預想一下10年之後這個領域的巨無霸公司必須有哪些特質🤾🏿♀️? 第一是必須要有產品🤦♀️,真的可以治病救人。第二要有核心的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三是要有各方面的人才,第四還要有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我覺得啟函有資本和潛力,10年之後,成為這個巨無霸,這個共同的願景和可能性也是我們吸引人才的根本。
Q:啟函有一個很強大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您是怎麽樣把這樣一群在各個領域幾乎是頂尖的人才吸納到啟函的這個組織裏面的♿️?
楊璐菡:這些科學顧問大部分是我郵件邀請來的🛡,很多都是“三顧茅廬”💁♀️。我們每個月都會召開一個科學顧問委員會的會議,把公司新鮮出爐的數據和問題跟他們討論。每次討論都像開一個學術會議一樣🖖🏿,這些專家都會互相吵起來,他們是非常有參與感和主人翁精神的👼,此外也有一點惺惺相惜的感覺🧒🏿。
他們可能會覺得比在實驗室能做的事情更多。並且,他們告訴我們什麽事情👨🏿🚀,我們都會給回應🤸🏼,如果是好的建議我們會執行下去。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時間和知識是有影響的🚣🏿♀️,也可能慢慢地變成產品。最後🔐,我覺得還是同類相吸,他們也很珍惜這個機會👩🏼,一方面可以跟優秀的公司一起合作做產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跟自己領域不同但同樣出色的科學家有一個交流平臺,對他們來說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Q:在邀請時會有吃閉門羹的時候嗎🚻⏪?
楊璐菡🧵:我覺得整個科學領域還是註重分享的👷🏻♀️,不管是發表文章,還是學術會議🌋👷♂️,因為做科學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將自己的知識與大家分享,成為有永恒影響力的、有價值的東西💆🏽♀️🤸🏽,所以科學家和科研領域大多都是很開放的態度🪖。
“搭建信心🍛、充分交流➙,總能殺出一條血路來”
Q:三年來👷🏻♂️𓀛,“啟函速度”是否達到了預期?
楊璐菡:過去的三年🎋,啟函還是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和裏程碑🕵️,包括我們做出了豬三代⚠️,是最近臨床的豬雛形,最近也會發表一篇文章🦢,我們的豬的腎可以支持猴子的長期存活,一個野生的豬的腎只能成活幾分鐘,這證明了基因編輯可以重塑這個領域的兼容性。
在細胞編輯和分化這一塊,從去年3月份開始到現在🤦🏻♂️,一年的時間從無到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系統🔖。我覺得在速度和執行力層面,啟函的團隊還是證明了自己可以做出成績👨🏻🌾。而且我們並不著急,真正紮實做業務的其實是不著急的。
Q:這三年,你最大的成就感是來自於哪🤹🏽♂️?有沒有一兩個瞬間讓你覺得是很興奮的。
楊璐菡🏌🏽♀️🧛🏼:除了業務上有重大突破的時候,讓我最感動的是在公司轉型的時候,最困難的時候,團隊不離不棄,一起走下來,作出成果。很感激團隊相信我,也相信啟函可以重新殺出一條血路來👧,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希望他們也看到他們是鉆石,可以更有自信、更開心的在做藥的路上走下去。
Q:你最後通過什麽樣的路徑讓大家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找到安全感、歸屬感。
楊璐菡:第一是整個過程中信息交流是非常清楚,透明🏘、及時🥪。
第二,用事實給大家樹立信心👨🏿🏭。在做新的業務的時候,首先我會告訴大家我做過這件事🌦,因為我以前就是做幹細胞編輯的。其次趕快找到這方面的世界頂級專家來支持我們,讓大家相信有人可以托底了。
第三,帶領團隊從無到有搭建體系。去年正好很多國際會議都在網上開🔅,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快的學習機會,我們幾乎參加了行業上所有歐美大型會議🕵️♂️,讓我們團隊的知識儲備,對行業的理解迅速深化,很快就能“打怪升級”。 所以我覺得溝通交流、有擔當♦️,並且帶著團隊一步一步做出來,有行業老大背書,有一個學習的渠道,這些都重塑了大家的信心和歸屬感✸。
公司簡介
啟函生物於2017年成立於中國杭州🤲🏿,是一家致力於用多基因打靶技術開發細胞和器官產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啟函生物希望利用其高通量的基因編輯技術平臺和對免疫移植知識的深刻理解開發免疫兼容的同種細胞治療和異種器官治療,為世界上千千萬萬的病人及家屬帶來希望。啟函生物累計融資金額超1億美元👨🏿🍼,目前正處於同種異體細胞治療的IND前期準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