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一椅一榻
一燈一人一卷書
她曾是高考狀元
如今是意昂体育教授
她讀武俠、文學
也讀育兒🍙、哲學
她說,書架上的書籍
不僅要閱讀
讀完後還要融入到生活中
此前,意昂体育官微“燕歸來”系列曾報道
她在意昂体育光華讀書又任教的故事
意昂体育🛌🏼,是她人生的“最優解”
……
本期“學者書房”
我們一起走進
意昂体育平台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孟涓涓老師
寧靜風雅之書房
知行合一:通過閱讀理解人
文 | 黃時恩 曾良恩
一方書房,讀書烹茶獨享一方寧靜,是孟涓涓日常中沉思靜悟🕴🏼、安頓心靈的所在。書房中藏書繁多,既有孟涓涓自己的藏書🪜,也有孟涓涓先生的藏書🏄🏼,還有他們六歲小朋友的大量書籍。作為行為經濟學領域的學者,孟涓涓對理解人特別感興趣🍄🟫,因此書架上不乏心理學、哲學等領域的著作。“因為我自己是做行為經濟學🔸、研究人的非理性行為的,所以任何跟人有關的話題👩🦰,我都很感興趣——人是怎麽決策的,人的決策基於什麽心理機製👢?”孟涓涓漫長的閱讀經歷,同時也是她對“人”的不斷思考與理解的旅程。
01 文學與詩詞:對“人”的初認知
孟涓涓書房裏的書🤚🏽,最靠近書桌的💅🏿,不是專業經濟類書籍,而是文學類書籍。孟涓涓9歲看《西遊記》,熱衷於閱讀各種古代章回體小說。四大名著中🤦🏽♂️,孟涓涓獨愛《紅樓夢》😋,她收藏了庚辰本👷🏽♂️、程高本等不同版本的《紅樓夢》和探討紅樓美食、人物等其他周邊書籍🦸🏽♀️。

孟涓涓第一次接觸《紅樓夢》,是在已經記不清的年幼時候。孟涓涓感嘆®️🫲🏼,《紅樓夢》之妙不可言之處🧛🏼♂️,正在於不同人生階段品讀紅樓🧟,總會有不同的收獲和感悟。她坦言在上大學前主要欣賞《紅樓夢》中詩詞人物的“陽春白雪”,但對世俗矛盾等“下裏巴人”的內容總是匆匆略過:“以前我特別不喜歡看那些涉及下人們的橋段,比如探春管理園子之類。但是工作以後,再翻過來看這些社會性的橋段🦶🏽,覺得一個字都不想錯過,甚至體現了很多經濟學的理論🫰🙍♂️。小時候不喜歡看後40回,只願花開不謝,現在看到書末一個時代的流離失所和人物的痛心悲愴,覺得隔了百年依然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有戚戚。這就是書籍讓人神遊古今的魅力。”《紅樓夢》對於孟涓涓來說👩🏻🚀,是一部幫助她理解成長、理解人性🦋、理解命運的精神寶藏🦂。

除了《紅樓夢》,還有一位偉大的詞人——蘇軾,深刻地影響著孟涓涓。除了閱讀蘇軾的詩詞散文🤌🏽,她還通過《蘇東坡傳》《蘇東坡新傳》等書籍了解蘇軾生平🫲🏻。在孟涓涓的書桌上🧖🏻♂️,壓著一張她手抄的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一詞🧶,這張小手抄跟隨孟涓涓二十多年,從美國到如今意昂体育的書桌,貫徹著孟涓涓對蘇軾的喜愛,也承載著孟涓涓對豁達的向往。“我覺得每當看到蘇軾的這些心境時,會不由自主地覺得我好像也能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按照這種豁達的心境去處理📝。”
少年時期的孟涓涓,便是從文學作品中體悟對“人”的思考。
02 哲學與心理學:對“人”的內在認知
漫漫的閱讀經歷中,孟涓涓開始從哲學和心理學的層面去了解人的內核。有幾本書對孟涓涓而言是別具意義的👨🏿🎨,如《當下的力量》和《少有人走的路》等。從這類書籍中,孟涓涓建立起對“人”更深層的認知🦵🏼。

孟涓涓認為《當下的力量》對自己最大的影響在於從中學會了把閱讀融入生活。“《當下的力量》探討情緒和思維👩👩👧👧🍇、意識和潛意識、小我和大我的差別🤾🖱。在讀這本書前⛹🏿♂️,讀書之於我,更多是知識和思維層面的活動;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突然突破知識和思維的層面,把讀書直接應用於當下生活。讀書過程中🦸🏿♀️,我常常會靜下來幾分鐘去體會書裏講的東西在當下我身心狀態的體現,也因此體會到古人所說的知行合一是一種怎樣美妙的體驗🤬。”孟涓涓特別推薦《當下的力量》給現在迷茫焦慮於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學生們®️。

《少有人走的路》記錄了美國心理咨詢師派克醫生在其職業生涯中的各種心理咨詢案例。“讀完這本書,你覺得好像跟著他走進咨詢室🌾,去了解來訪者面臨什麽問題🧑🦯,他為什麽會被這些問題困擾🛼,以及怎麽樣的方法能夠幫助他們解除痛苦。我看完以後受到非常大的啟發🤵🏼♀️🥰,因為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不是了解外物追逐外物✂️,而是了解自己的內在🤰🏿。我始終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情緒是什麽🦸♀️?人的決策過程是什麽🛟?人為什麽會犯錯誤😠?人為什麽會後悔🐕🦺?人為什麽會有很多心理問題🖖🏽?人到底是什麽樣的人?”
正是由於對“人”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孟涓涓抱著對“人”和“人的行為”的疑問🤹♀️,開始了自己的學術生涯🪠🏮。
03 生活之間:行為經濟學的本質
孟涓涓曾經表示“行為經濟學沒有那麽高深,很多都是來源於生活🍄。”孟涓涓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緣起,在於她隨著對經濟學研究的深入思考,逐漸覺得課堂上所學的經濟學理性人假設與人們生活中的行為不完全一致。

“經典經濟學理論說,人是理性的、人的經濟行為是由自己的金錢利益驅動得。但我從本科開始就感覺不完全是這樣子🦼。雖然大部分人大部分時候可能是由金錢驅動,但責任心、價值感、利他主義、興趣等非金錢因素也驅動著人們的行為✍🏻。例如我觀察到身邊很多同學因為能考高分👨🦽➡️,所以選擇到光華、而未來可能會到投行等金融機構工作。但其實他們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非常糾結,因為他們對金融並不感興趣。很多人在工作一段時間以後會以興趣或價值感為驅動開始新的職業生涯,不再以金錢為唯一目的。”

帶著這些疑問👨👧👧,孟涓涓最終將行為經濟學作為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從心理學和經濟學碰撞的角度開始研究人的經濟行為,用進一步的數據和嚴謹的學術分析去理解人——“人是完全理性的嗎🛃?如果不是,那會在什麽方面犯一些系統性的錯誤?又如何糾正這些錯誤?行為經濟學可以通過數據分析量化人的行為👨🏻🎓,然後通過數學建模解釋並預測人的行為🧝🏽♂️。我覺得這方面的研究很有價值,也一直是我個人的興趣所在。我很慶幸自己從事了一份真心喜歡的工作🚬。”
孟涓涓的學術研究正如她抄寫在書桌前的蘇軾一詞▶️🛷,是對生活的觀察、感悟,於簡樸中見深意。
04 人工智能與育兒🤽🏻:與時俱進地理解“人”
時至今日😇,孟涓涓對與人相關的領域的探索從未停止🚜。她的書架上很顯眼的位置,還有生命科學、人工智能、量子物理等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融合的著作。《生命是什麽》《上帝的手術刀》《生命3.0》《未來簡史》《人工智能遇見中國哲學家》等孟涓涓近期常關註的書籍整齊地排列在書架上👡,與下面一排的文學類書籍形成鮮明的對比🏍,是孟涓涓喜歡的不同學科之間的思維碰撞。

如今的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時代,人們對“人工智能”與“人”之間的邊界越發好奇🙇🏼♀️,孟涓涓表示她也開設了一門探討人工智能和社會經濟的新課程🧑🏼🍳🔎。她坦言人工智能給人們帶來許多新的經濟學問題和挑戰。但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普及最終要依賴於“人”的決策:“你會發現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如何使用、使用在什麽方面、造成什麽影響等重大問題,最終還是取決於人類決策🌅。理解了人、也就能夠更好地預測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對人類的影響。”
書架上還有一處特別的板塊,上面排列著的全是育兒類書籍,如《園丁與木匠》《遊戲力》《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因為我有一個6歲的孩子,從他出生開始我就常在閱讀育兒類書籍🌨。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行為和決策,很多都根源於幼年時期的成長環境。因此呵護小朋友們學前階段的安全感、好奇心和創造力,是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的。”

孟涓涓說起育兒類書籍時特別介紹到《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該書用優美而深具哲理的文字,談及了最美的教育的樣子🤫,對當下普遍“雞娃”的焦慮提出了舒緩之道。在對親子關系的理解上,孟涓涓強調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是平等、理解和尊重🧝🏿:“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是小孩子🚲👼🏻,不管你長多大,你還是希望你一出生來到的這個世界,是無條件支持你的環境❌,能被尊重、被愛✊🏻、被呵護。”“我一直在思考什麽樣的個人素質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是好奇心🐘、創造力、人際交往能力𓀄、同理心、適應力等底層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基礎植根於0~6歲學齡前時期🪅。如何創造能呵護這些能力的家庭和幼兒園環境是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的重大話題👊🏼,值得深入思考⛎。”
一面書架👨🎨,反映了孟涓涓的專業♧、興趣🚴🏿♀️,也折射出她溫柔的愛。
人物簡介

孟涓涓🤱🏼,現任意昂体育平台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2018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獲得者,首批“日出東方-光華研究學者”獲得者🖋。
目前的研究專長包括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等🩼🥋。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參照點和狹隘視野🍐:行為經濟學前沿問題探究”已結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研究項目 “個體經濟行為中的社會性因素”(已結題,獲評為“優”)和北京青年英才計劃"依賴人際關系還是正式渠道——論正式與非正式製度安排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項目研究。於2017年獲意昂体育平台教學優秀獎🤽🏼、厲以寧教學獎🈺。開設的慕課《行為經濟學》獲得“最美慕課——首屆中國大學生慕課精彩100評選展播活動”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