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報告提及要在糧食主產省實施大災保險,還要提高保險理賠標準,農業保險得到了高度重視。”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隆平高科常務副董事長伍躍時在北京接受南方農村報專訪時高興地表示,就完善農業保險這一問題,他已連續多年提交相關提案。他認為,這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之一。
土地流轉成本應納入保障
南方農村報(以下簡稱“南農”):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您覺得當下首先要解決哪些問題?
伍躍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重要落腳點之一就是農民增收、致富。針對當前農民收入增長放緩的現狀,我認為有三個基本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二是種地的人如果要實現適度規模化經營,資金從哪來;三是規模化經營如果遭遇大災,是否有完善的農業保險製度保障,避免因災返貧。
南農:針對上述幾個問題,您有什麽具體的建議?
伍躍時:首先,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根據《“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我國到2020年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超2000萬人。但目前看還有較多問題:一是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省份少則上億、多則超10億的農業發展基金中,教育培訓經費不足1000萬元;二是教材教法落後,學歷通道不暢,培訓機構與產業和市場對接不充分。我的建議是,要加大投入,提高職業農民培育經費在三農投入中的比重;構建政府、院校、企業“三元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發揮各自優勢。今年1月,隆平高科正式成立了隆平大學,致力於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其次,要讓村鎮銀行成為現代農業的“源頭活水”。目前來看,村鎮銀行表現出“冠名村鎮、身處縣城”的特點,對貸款規模較小、急需資金支持的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較少。政策規定,單一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導致農業企業參股村鎮銀行遭遇天花板。因此我建議,放寬限製,甚至讓部分優勢農業龍頭企業成為大股東,最大限度發揮農業企業熟知農民需求、農業風險的作用。
第三,發展農業保險,避免農戶因災返貧。這個問題我幾乎年年提。近些年來,我國逐步推廣農業保險,但保障力度還不夠,特別在面對大災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實施大災保險,提高保險理賠標準,響應了廣大農戶的需求。另外我還建議,針對新型種植經營主體,開設“基本險+土地成本附加險”的農業保險產品。目前農業保險只覆蓋種子、化肥、農藥、機耕、地膜等直接物化成本,賠付標準為360元/畝左右,並沒有包含土地流轉成本(種植業優勢核心區超過600元/畝/年)。我認為,應將這部分納入保障範疇,否則一旦遇到大災,種植大戶仍可能面臨破產。
推動龍頭企業試點綜合農業服務
南農:今年一號文件另一個主題是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特別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您覺得,政府這一方面應該做好哪些工作?
伍躍時:當前,政府農業服務資源的供應與農業主體需求存在脫節,供給與需求沒能形成良性的正向循環,不能很好地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益旺盛的精準綜合農業服務需求,同時缺乏精準綜合農業服務方案的示範和推廣。因此,我今年也提了另一個提案——“推動種業企業試點精準綜合農業服務”,建議以種業龍頭企業為核心,打造精準綜合農業服務生態圈。我們公司去年專門成立了農業服務公司,在精準種植、耕地修復與開發、品質糧交易等方面做積極探索。
提升科研創新能力闖國際市場
南農:當前,我國農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國際競爭力不強。您認為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應該重點從哪幾個方面入手?隆平高科在增強國際競爭力方面,有何戰略部署?
伍躍時:首先要大力提升農業企業的科研創新能力;其次國家要大力支持行業整合,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並重;第三,企業要堅定地“走出去”,在國際市場謀取一席之地;第四,要吸收和培育一批國際一流的專業化人才。
科研創新能力建設方面,隆平高科正以全球一流標準對公司科研機製進行戰略設計。公司還從海外引進了一批水稻育種、玉米育種、生物技術方面的專家。
其次是積極開展行業整合並購。2016年公司通過定向增發,引入中信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增強了資本實力。最近兩年又連續收購了天津德瑞特、廣西恒茂等企業,同時通過合資成立了黑龍江隆平、隆平金谷等。
第三是提速國際化。我們在菲律賓、印度建立了兩大研發中心,在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等南亞或東南亞國家設立育種測試站。預計未來幾年,公司的國際化將迎來收獲期。
南方農村報記者 王偉正 蘇曉璇 王磊 南方日報記者 湯凱鋒 發自北京
原文鏈接:全國兩會|專訪伍躍時:今年成立大學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意昂簡介:
伍躍時,男,2003-2005 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EMBA,隆平高科常務副董事長。兼任湖南省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