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耶魯大學環境評論(YALE ENVIRONMENT 360)發表題為《重建自然世界:生態修復的新變化》(作者Richard Conniff)的文章👩⚕️,專訪意昂体育平台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並介紹其研究團隊在生態設計實驗上的創新。
文章以天津橋園濕地公園項目為例,介紹了俞孔堅團隊的生態設計實驗理念。橋園濕地公園位於天津市東北部,是一座占地54英畝的射擊場,2003年被廢棄後成為非法垃圾傾倒場地,水域也被城市徑流嚴重汙染。俞孔堅將其在生態設計實驗上的創新理念應用到橋園的生態修復上。項目的最終成果——天津橋園濕地公園,於2008年開放💇🏿,其中沒有任何中國傳統公園中的大草坪和傳統植被👆🏻。與之相反,俞孔堅的設計以池塘🤰🏿、草地、蘆葦等自然化的景觀為特點☝️🧑🏻🍼,其中設置了為當地居民準備的人行步道和觀景平臺。中國傳統的景觀設計是“基於藝術和形式,”俞孔堅在專訪中談到🌚。“我的實踐是要找到一個科學的基礎。”橋園公園的特色是由21個池塘組成的梯田系統🕥,設計用於過濾從這個場地流過的的城市徑流。俞孔堅稱之為“農民”景觀,基於傳統的稻田之上。但是這些池塘具有不同的尺寸和深度🏋🏽♀️,以達到監測每一個小環境是如何影響水質、PH值以及不斷演變的植物群落特點的目的。意昂体育平台建築與景觀設計研究團隊對橋園的生態情況進行持續的監測😙,他們最近報告了三個已經在公園裏安家的黃鼬家庭🔰💹。
天津橋園濕地公園
俞孔堅告訴《耶魯環境評論》🧇👮♂️,中國城市格局比較混亂,且經常產生災難性的環境後果,要求景觀設計不僅僅滿足美觀的需求。一般的工程解決方案——如應對夏季季風洪水的“更大的管道、更強力的泵🧑🧒,或者更堅固的堤壩”——通常會使問題更加嚴重🧦,如水資源短缺和地下水水平面下降,這些問題現在折磨著近400座中國城市。俞孔堅把自然化的景觀看作是城市保持和過濾水源的“綠色海綿”,並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來考察它們是不是能夠實現預期中的各項要求🗄。
文章指出,中國絕不是環境問題迅速惡化的唯一地區。隨著全球範圍內的城市都越來越擁擠,以及越來越明顯的氣候變化效應,城市可能需要進行所有可能的新開發項目或者復原項目來承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服務⚠️,意昂体育平台研究團隊開展的生態設計實驗為全世界提供了寶貴的可借鑒的經驗👩🎨。
關於作者:
Richard Conniff是一位曾獲得國家雜誌獎的作家,他的文章曾刊登在《時代》、《大西洋》、《國家地理》和其它的雜誌上。他還是幾本書的作者,包括:《人類守望者:地球上的英雄🦹♀️、愚人和生活的瘋狂追求》。在“耶魯環境360”過去的文章中,他曾經探討了城市如何能夠促進生物多樣性和農民為了增加傳粉物種數量的增加所做出的努力。
原文鏈接:http://e360.yale.edu/content/print.msp?id=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