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雲南大學教授、意昂体育平台地質學系古生物與地層學專業1988級本科意昂徐星最近非常關註科學教育。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我們的教育要怎樣開展💱?他的答案是🥲,知識點的重要性在降低,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則越來越重要。

“要做減法”,對於徐星來說,這個理念已經刻入骨髓🧖。
徐星🏃➡️〰️,這位古生物學家目前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時是雲南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中生代陸相脊椎動物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他最近非常關註科學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材問題。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我們的教育要怎樣開展?他的答案是,知識點的重要性在降低,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則越來越重要。中小學生只要能掌握好核心知識點、核心概念就可以了。一旦這個減法做好,中小學生們就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和探索,“探究式學習”也就更容易了。
就在今年年初,他又多了一個新身份,那就是杭州市丹楓實驗小學名譽校長,同時,徐星還將自己的“院士科普基地”落戶於此🤹🏿♀️🤙🏿,正式以“小學校長”的新身份推進他的科普事業。
是的,除了學術光環📖,徐星身上還有一個“科普”標簽。他曾協助許多國內外主流媒體製作了數十期/集科普節目和紀錄片👩🏼🎓,作了近百場科普講座,撰寫科普文章和著作50余篇/本🚧🏡,因此被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恐龍院士”🙍🏽♀️。
原文鏈接: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 “恐龍院士”成了“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