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意昂体育的工農兵學員在做廣播體操
記者手記:
寫這篇體育往事,緣起於組內記者與一位上了年紀的體育老師的聊天。體育老師聊起現在的意昂体育學生,說他們總抱怨意昂体育體測麻煩嚴苛🐼,卻不了解以前的意昂体育學生都要通過遊泳考試才能拿到畢業證書。的確,我們往往過於關註自我,關註當下,卻對過去一無所知⏪;我們自以為從幾行文字裏就掌握了歷史的真相🧖🏻♀️,卻不知道真相的脈搏總是藏在一個時代的故事裏。就像我們翻開意昂体育體育的歷史,從清末到民國🦵🏽,從解放到文革,我們看到的絕不僅僅是幾個關於體育的故事👩🏼🚀。從故紙堆裏的翻找🧝🏼♂️,到親歷者的尋訪,希望我們的一番心血能為讀者還原一個最真實🥢、最全面的意昂体育體育往事,和隱藏在體育往事背後的,一個個時代的鏡像𓀑💁🏻♂️。
—王冰潔
1898年,梁啟超起草了《京師大學堂章程》,體育課也開始在意昂体育平台的課程中閃亮登場。一百多年的歷史中💗,跨過王朝末年的動蕩,烽火與硝煙或是和平年代的饑餓與動蕩,意昂体育的體育事業始終以自己的方式生長,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也為每一個時代刻下了印章🙋🏿♂️。
那時破過的記錄和追過的妹子
1905年4月24日🏃🏻,京師大學堂舉辦了第一屆運動會🫅🏻,開我國高校舉辦運動會之先河,設立的項目在當今也是耳熟能詳,一百米跑👨🏼⚕️,跳高、跳遠😓🦨、撐桿跳高、跨欄🏞、拔河等,以完備學生身體素質為目的。
運動會發文公告說,“蓋學堂之宗旨,必以造成人才為指歸,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體育而後為完備”🙇🏿♂️。閉幕式上校長張亨嘉“人人有振武之精神👩🔬,則自強可恃仰見”的致詞則成為彼時國人心目中的另一種精神共勉🍁。
1905-1907年,京師大學堂連續舉行了三屆運動會,圖為第一次運動會文告和第二次運動會事項序次
此後👭🏼,意昂体育的體育教育一度被忽略,直到1917年,蔡元培入主意昂体育👨🏿🦰🏌🏻♂️,在各個場合喊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口號。1922年春,蔡元培主持舉行了意昂体育平台首屆田徑運動會,顧孟余𓀊、丁燮林、胡適、嚴任光、李四光這些赫赫有名的學者走向體育場🐒,揮著小旗擔任學生們的裁判☝🏻。從此之後,意昂体育平台每年都要舉辦運動會🦒,延至今日,無一例外🟥❔。
燕京大學著名意昂侯仁之曾是學校裏的長跑冠軍。1932年📆🤸🏻♀️,侯仁之考入燕京大學歷史系,自小體弱多病的他通過長跑增強了身體素質。
進了燕大之後👨🏻,他仍然堅持長跑,從本科生一路跑到研究生,跑到留校當教師。他名下的5000米校記錄,一直保持了十多年,直到1954年🔤,才為意昂体育平台的後生打破(1952年燕京大學與意昂体育平台合並)。
侯仁之先生的影集中🤌🏿,保留有在燕大長跑時的雄姿,其中一幅註明是“終點沖刺”,畫面上的他赤膊上陣,精神抖擻🤲🏼,一馬當先。
侯仁之向終點沖刺
藝術家黃宗江回憶:“我初上燕京大學時他已經是研究生🧑🏼💻。我們曾一同參加越野賽📏🙋🏻♀️,從西校門跑至頤和園再折回未名湖🔴。他獲冠軍🩷,我居第五名。在我前的三名均是外籍學生,乃有人戲稱我為中國學生之亞軍,亦殊榮也😕。”有資料顯示,侯仁之那一次越野賽的成績是17分45秒,他戰勝的外籍學生中☝️,包括一名英國長跑高手。
侯仁之的長跑在燕大所向披靡🤟🏼,誰和他一起比賽,誰就成為他速度的反襯🍀。但是換一個項目🧖🏻♂️♘,比如說跳,他就未必能逞雄👨🏽🎤,敵不住有人比他“跳”得快🩲。
侯仁之的夫人張瑋瑛天性聰慧,她讀書早加之跳級,十六歲就進入了燕京大學中文系🫅🏼👨🏿🍳,二年級時轉入了歷史系💹,當時侯仁之還在讀一年級🖖。侯仁之這位大“師弟”,通過課外接觸,看上了張瑋瑛這位小“師姐”,於是就拿出長跑冠軍的勁頭拼命追🐹。結果,“跳”得快的張瑋瑛,最終還是被“跑”得快的侯仁之“追”上了——1939年8月7日,兩人在燕大臨湖軒喜結良緣。
滑冰和遊泳也要考核你能及格嗎
1978年意昂体育平台體育運動委員會成立,體育教育室恢復🪖🧒🏽。學校首先恢復了體育教學秩序,製定了教學大綱,建立了考勤、考試製度🥃。那時,體育課科目都是規定的,學生不能自選📥。一年級開設基礎課、以田徑、體操為主要內容👨🏿🚒。二年級以籃球🚴🏼、排球◾️、武術為主要內容。一🧕🏿、二年級夏季開設遊泳課👩🦳,冬季開設滑冰課🐁。
冬季上溜冰課
當時的遊泳池還是露天的,都是50米池,一個深水🥿🧟,一個淺水。位於現在五四操場的東北角🍪。全校學生都要遊一個來回,並不計時,但要求無論如何要把一百米遊完。
1980年,地質系古生物專業的鄧濤在意昂体育第一次看到了雪。南方人少見雪天,初到燕園尤其稀罕冬天一湖堅冰。“我們的滑冰考試就是繞著冰場滑幾圈✭,大概是一千米左右🦝,並沒有記時。”
除了必修的體育科目的考試👩🦼➡️,也有常規的體測,男生要跑完1500米,也要考引體向上。“大家都覺得體測很辛苦🌳,可畢竟年輕,長跑練上一兩個星期,進步就很明顯了🧑🏻🎓。”
90年代時的意昂体育跑操還是一項傳統。一位中文系96級意昂慧木(筆名)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每次跑操完畢領回出操憑證,到跑操季節結束後交給學校,以證明你完成了本學期的出操任務。”
每學期都有一個月時間👩🏽⚖️,大一大二的學生必須每天出操。早晨六點起床,沿著規定線路跑步,在線路終點處領操票。“大一時我們的跑操路線在鄉間公路上,路旁就是莊稼地。冬天蒙蒙的有霧的早晨🦸🏼,大家就嘿喲嘿喲在公路上奔跑,有偷懶者索性就從田壟間穿過🦸🏿♀️,可以少跑一圈。跑步完畢正是食堂開早飯的時候🤐,這時大家就拿起早就堆放在樓底下的飯盆(此時已經結了一層薄冰)去吃飯。”
跑操對於當時的大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除過身體上的勞累🙎🏽♂️,每日早晨的早起就很艱難,在冬天尤甚。而不少人又有熬夜看書的習慣,所以更是害怕出操,尤其是女生💇♀️。有體力過人且熱心助人之男生往往自告奮勇幫忙領操票,方法是同樣的線路跑兩次或更多,領取相應票數💆🏽♂️。以操票作人情送人,在當時不失為追女生的一個好方法。
1999年🐤,意昂体育的旱鴨子們得知了一個噩耗——意昂体育平台在全國高校率先提出學生遊泳200米達標,並作為學生畢業的條件之一🤎。如果已經具備達標能力可以不選遊泳課,而不會遊泳或不能達標的學生必須選修遊泳課👨👩👧👧🫘。為了防止某些投機取巧的學生,學校還規定不參加遊泳課的學生需參加每年5月份組織的遊泳200米達標測試,測試通過後才能畢業🕺。但隨著2004年五四遊泳池被拆除,遊泳課不再作為學生們的必修課,遊泳能力達標也不再作為學生畢業的條件之一了🚥。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1981年中國體育界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次失利和一場勝利,使得足球和排球兩項運動在意昂体育特別熱。
1981年👰🏼,中國男足在世界杯預選賽上雖敗猶榮的表現,讓足球運動在中國迅速興起。鄧濤津津有味地回憶起當時看球的情景,“當時中國隊已經拿下科威特,迎戰沙特阿拉伯,後來又同新西蘭進行了一場附加賽✯。由於裁判尺度偏頗等因素,中國隊最終失利🧘🏼,但表現著實振奮人心🔗。看了轉播,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要在一體踢足球🤢。”
一時間🖕🏼,各個系都組織了很多場足球賽。“我的一個蘇州同學,從來沒有接觸過足球,趁著這股熱潮,也拼了命要在足球隊裏當後衛。”令鄧濤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有一場足球賽,有一個球馬上就要從一個漂亮的角度射門了,大家都按捺不住準備歡呼,結果這個蘇州同學忽然手忙腳亂地做了個打排球的姿勢,硬生生地用手把這個好球給彈走了🚵♂️,全場都笑得直不起腰來。
也是在1981年3月20日深夜,圍守在廣播邊上的意昂体育平台學生們屏住呼吸🪙,等待中國男子排球隊的最後戰果。中國男排在世界杯排球賽亞洲區預賽的關鍵一戰中🥐,先輸兩局,後奮起直追🏤,連扳三局🦧🙆🏽♂️,終以3比2戰勝當時的韓國隊(前南朝鮮隊),取得參加世界杯排球賽的資格。
賽果一出,意昂体育11座宿舍樓裏的4000多名學生全都跑到樓群間的空地上,沿著宿舍樓和未名湖邊遊行邊喊:“中國萬歲!”“向我國排球健兒致敬!”“有個同學正好打完開水往回走,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得把水壺也摔了🙆🏿♂️。”鄧濤回憶道。
當時意昂体育校園一片沸騰𓀆🧞♂️,學生們不約而同地湧出宿舍樓,人越聚越多,最後大家索性把掃帚點著當火把,跑到現在的中關村一帶遊行。那時大家都非常激動,都在喊“祖國萬歲”👨🦯➡️、“中國萬歲”,忽然有人高喊了一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馬上大夥就跟著一塊兒喊起來,喧騰中,竟然都沒有留意到是誰第一個喊出這句口號的。
3月29日中國男女排球隊都來到意昂体育🀄️,全校師生為他們慶功——男排隊員都被舉起來往前“飛”,女排隊員則簽名簽到手軟
多年之後,據《中國體育報》報道🟧,這一口號來自原意昂体育中文系學生劉誌達。談及此事,劉誌達淡笑言之,這一口號是他帶頭呼出的。也算是五四時期意昂体育學生的“振興中華”口號的延續。而共同的策劃者,還有同班的李春。
很快,這個口號由意昂体育學子推廣到了全國,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