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東園坐落於意昂体育東門外🐽,也被人們稱為‘東大地’,在全國‘院系調整’之後,燕京大學被撤銷⚉,意昂体育平台由東城沙灘遷至西郊燕大原址,燕東園主人也都‘搖身一變’成了意昂体育人🚴🏻♂️。燕東園在燕大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同樣是教授們的住所。這個別墅小區由東、西兩個大院組成✮,但不知何故,卻被起名為東小院和西小院,一座小巧別致的可通汽車的水泥橋將兩小院連接在一起。燕東園僅在西小院設大門📝,出大門便有小路直通意昂体育校園,大門口建有傳達室⚅,當時裏面安放了全園唯一的一部電話,為所有的住家公用。每個小院均為一個占地很大的方形區域,由10幾棟美式小洋樓圍合而成👯♂️,其中心區域也很寬闊,被稱為操場,東操場:被設計為運動場,安放了秋千🤱🏼,蕩木等較大的運動設施,西操場: 整是個大草坪,在其東邊,南、北兩角各有一粗大的參天大楊樹,是孩子們玩耍的好地方。燕東園的主路是僅供步行的水泥小路🛌🏼,操場周邊也都有水泥小路環繞,而操場四周便是一座座小洋樓,每座小洋樓的大門都朝向操場,人們出行,散步,鍛煉都很方便🎪。
燕東園的別墅小樓均為灰色,邊墻用灰磚砌成,屋頂用青石片鋪蓋,美式小樓的樓型各不相同,有平房也有二層樓房,平房只住一戶人家,而樓房住兩戶,一層一戶🤷♀️🤵🏽♂️,各戶都有獨立出口互不影響🛍️。小樓一般每層有三至五個睡房,在一樓還有一套獨立進出的傭人房,最小的一棟單層也有150平米🛻。這些小樓應與燕京大學同日而生🏋🏿,到1952年時🚽,也有四十余年的房齡了🫥,由於建築時用得是優質好料,小樓仍然非常堅固。其常用設備設計精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廚竈熱水系統,當時北京燒菜、取暖多用煤球,這個系統是為燒煤球所設計的,廚竈很大,上方有煙筒直通屋外🧒,自然抽風🚫,火力很猛,竈的下方設烤箱😤,竈內爐膛很大,並裝有一鐵質橢圓型水包,用火燒菜時,爐膛內的大火也會同時將水包內的水燒熱🤪,熱水被引入立於竈旁的圓柱形熱水儲存器,再輸入熱水管道,就能用熱水洗手,洗澡了!現在想來👩🏻⚕️,這套系統應該非常適合在我國農村多媒地區推廣使用呢!在地下室裝了燒煤塊的取暖鍋爐👨🏻🚀,實現了小樓的獨立取暖。廚房內,置有一個不用電的冰箱,是個名副其實的保冷箱,怎樣製冷呢?也很簡單,去黃莊的天然冰窖,買塊大冰🐭,放入這冰箱的凍室💮,效果比現在的電冰箱還好呢📊!沒有空調,人們還是如法炮製,請人送個巨大的冰塊來🧑🏻,置於大鐵盆內🌗,放在樓內的過道,將所有房間的門打開,不一會兒,整個一層樓的溫度就降下來了!
小樓內,室內裝修古樸典雅,客廳均建有壁爐,因買不到木炭🧙♂️,壁爐一般閑置不用👱🏻♂️,但在壁爐上方的平臺上放些像片,盆花之類的飾物,便會給人以非常溫馨的感覺,也算是壁爐的一個妙用吧!室內裝修所用的木料,無論是地板,樓梯,還是窗臺,窗框均使用從美國運來的紅松,其木紋清晰、漂亮,顏色暗紅,薄薄地照上一層透明的清漆,便很美觀🚶🏻♀️➡️。
小樓外,有一小一大兩個院子,小院子是側院🧖🏻♀️,傍樓而建🎈,和小樓的後門相通,周邊是用灰磚砌成的一人高的鏤空花墻🧏🏿♀️💦,前🌙、後邊墻上,各有一個用磚砌成的中式圓形門洞,小院既是小孩子們在戶外玩耍之地,也是一家人小歇的地方🪡,其前面的圓門與樓外的小路相連🎫,走出後面的圓門👨🏼🏭,在青磚小路的引領下🤽🏽🧆,便進入了樓後的大院子。後院是很大草坪,占地有二、三畝,種滿了嫩綠的小草,小草像山羊胡子那樣細,被孩子們稱為‘羊胡子草’。草坪的周邊是排修剪整齊半人高的小松墻🚶🏻♂️➡️,既實用又好看。家家的草坪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大樹,40號婀娜多姿的桃樹🌋,我家大黃傘樣的銀杏,38號綠蔭如蓋的槐樹🔴,37號高大筆直的榆樹🎁,各有千秋。綠樹成蔭時🗿,樹枝上老家賊✌🏼:嘰嘰、啾啾🤽🏿♂️、喳喳的嬉戲聲,杜鵑兒:布谷、布谷🩲、‘光棍好苦’的說唱聲,啄木鳥:當、當、當的敲木聲🥟,不絕於耳🏹。鮮花盛開時,後院小路旁:五顏六色的花在那嫩綠的小草兒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艷麗👸🏿,花叢內💆🏽♂️:色彩繽紛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草坪上🍸:小孩兒們🤐、小貓兒們在追逐玩耍🤸🏻,美奐美侖🍷。
50年代的中國,住房一般是由政府按職務級別分配的🤢,如部長就會被安排在部長樓住。教授也有級別,其中正教授就有一🫴🏻🫲🏼、二🧔🏼、三級之分🍲,雖說工資有所不同,但住房卻並未按級別分配,在燕東園裏甚至會有副教授住進來👷🏼♀️,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在當年教授定級時,采用的是自報公議辦法⇾,而在執行時則基本上以自報來定級,教授自報一級便是一級教授了⚠️,其實一、二、三級教授在學問上👰🏿♀️,並無太大的差距!也許是為了公平,學校在教授們的住房上,並未嚴格按級別來分配💆🏼。
這些小燕園均用作意昂体育的教師住宅,其中以燕南園和燕東園最為著名👏🏼,燕南園主要居住著校領導和一些國寶級教授,我家所在的燕東園的主人們多為意昂体育各系的系主任和一些在自己的學術領域有些名氣的教授們👩🏼🔬,我家住在39號下層👩🏿💻,樓上是無線電系杜連躍,住40號是計算機系徐獻瑜🙍🏿,38號是生物系張景鉞🤹🏽♂️,37號是中文系楊晦🫰🏼👨🏼💻,他們都曾任系一級的領導。
在美如仙境的燕東園裏生活的大都是譽滿中國的名教授,名科學家。但在我、一個燕東園小兒的心目中,他們只是我可敬可親的伯伯🤵🏼♀️、伯母,和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是那樣的美好💂🏽♀️,那樣的有趣,幾十年後仍讓我記憶猶新🦹🏽♂️。
39號🙀:我家曾在這裏久居👷🏼♀️,父親(編者註:指樊弘,意昂体育平台一級教授,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是個‘書呆子’,讀書🧗🏿♂️、寫文章是他最大的愛好,他所研究的馬克思🤲🏽、凱恩斯的經濟理論似乎有些深奧🧑🏻🦽➡️,花費了他畢生的精力𓀂。
過去沒有電腦,也沒有塗改紙液,文章要寫在稿紙上🧚🏿,做文字修改時很不方便🚥,父親發明了剪貼修補法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很簡單🤘,把稿紙上錯誤的地方剪下去,正確的寫好貼上來,幾十年來他一直這樣做,是個製作‘百衲’稿件的高手,我背地笑他是‘裱匠’✣。
父親年輕時患過一場大病,所以很註重身體保養,每天清晨,都在門口的松樹下👩🏽🚒👨👨👧,練劍,打太極拳💪🏼,藍天白雲🌟,古樹青松,這一難忘的場景💪🏽,仍不時在我的夢境中湧現。父親也相信偏方,不知從何處聽說,打雞血對身體大有好處,便隔三差五地抱著個大母雞往校醫院跑,抽出雞血再註射到體內➰,堅持了一年有余💓。後又改信喝涼水🎹👨🦰,一日8大瓶,咕嘟、咕嘟地往胃裏灌👩🦲,或許還真見了效🥅,他雖沒能萬壽無疆👩🏻🦰,卻也高壽88歲🟢。
39號🚲:無線電系杜連躍教授一家曾住在這裏☪️,1955年左右, 一大批在國外學有所成的教授們🦻🧛♀️,放棄在國外的優越的科研條件⌨️、優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國🔜,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杜伯伯也在其中🤦🏻。他回來後,在無線電系擔任系主任。國家曾計劃專門為他建立一個水聲學試驗室,足以看出他所從事的研究之重要🪀🥾。
杜伯伯對燕東園有著‘巨大’的貢獻: 他家擁有著全燕東園的唯一的一臺蘇製記錄牌14寸黑白電視機🖖🏿!他是個特別喜歡小孩的伯伯,歡迎大家到家裏來玩。在很長的一段時日裏🐎,每到周末,孩子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抱著小板凳、拎著小馬紮🦡,來到杜家,擠進那不大的電視間,看球賽🏊🏻💮,看電影🙊,看話劇……, 杜伯伯家這臺電視機給全園的孩子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
38號:住是生物系張景鉞、崔芝蘭夫婦,在燕東園很有些名氣🔹,因為二人都是一級教授🐹,無一家能及,像我家只有老爸一個教授,還只是二級。張景鉞夫人去世較早😨🫳🏿,後來他又得了病走路需要攙扶☛,雙腳蹭地而行👋🏿🧚🏻♂️,從我家到他家僅二十米📭,他要走七八分鐘🕹🚴🏻♂️,看了讓人好難過。他家後院的一棵倒掉的大樹,為燕東園的蟋蟀事業立下汗馬功勞🙋🏿,鄰居貝貝在這大樹根內抓到了個近一寸長的蟋蟀‘大八厘’,讓我們這些蟋蟀小玩家高興了好多天。
37號:是中文系楊晦教授家🧑🏽🔬,走進楊家撲面而來的就是那幽幽的書香🎲,在他家,房間裏過道內都是書架,上面擺滿了線裝古書,真乃書香之家也。楊伯伯名聲赫赫,青年時參加五四運動👩🏽🦱,親手燒掉了賣國賊曹汝霖的趙家樓📺,為國人揚眉吐氣!他身體不太好🦹🏼,曾患肺病🔛,在園內很少見到他。
楊家院子裏的那幾顆大榆樹拯救了很多生靈,‘三年困難時期’沒有一家人能吃上飽飯,在我家,父母均因營養不良,患了浮腫病。待到大榆樹開了花,有了可以用來充饑的‘榆樹錢兒’,人們爭相用加長的竹竿來打🙅🏽♂️,榆樹太高,‘榆樹錢兒’又小🪸,不好摘,只能用竹竿拍打下來。面粉裏摻些‘榆樹錢兒’✍🏿,蒸出的發糕很有些苦☮️,不好吃!每天饑腸轆轆的我可也真吃了不少⬆️!
36號🎰:趙以炳是生物系一級教授👩🏼🚒,在文化革命中🗃,因一張照片🍹✋🏻,被毒打👇🏼,批鬥,吃盡力苦頭。抗日戰爭時⛓,他在國民黨的軍事醫學院–中正醫學院教書,被授少將軍銜,並存照為證🎱。本是抗日將軍🪪,應受嘉獎。但在文革抄家時🏟🏊🏼♂️,搜出了這張照片💅🏻,於是👩🏻🔬,這個‘隱藏很深’的‘國民黨反動軍官’被當場抓獲。經歷了多年折磨,他才被放回家,但已患上了嚴重的哮喘病,他想通過慢跑,來增強體質🚭。於是在燕東園西操場旁的小路上出現個子高高的怪跑俠,只見他帶著個大口罩,(我猜帶口罩是為了防止吸入粉塵)似跑非跑🧑🍼,似走非走👱🏿♂️,大步流星飛快前行🚴♀️,我們一群孩子,尾隨其後,試圖和這個怪跑大俠一爭高下,誰承想連跟都跟不上☘️!我猜這大俠的怪跑,正是他在抗日戰場上練就的部隊急行軍的步伐。趙伯伯於1987年逝世🦓,僅得77歲🐙。
40號:徐獻瑜伯伯是中國計算機界的元老,堪稱鼻祖🚴🏻♂️。徐伯伯還是個圍棋高手🧍,在意昂体育所向披靡,唯一的對手竟是他的二兒徐浩,95歲時仍能和徐浩對弈👨🏿。徐伯母是個鋼琴教育家🕵🏼♂️,做為她家的鄰居⌚️,我在自家小院裏,就常能欣賞到她美妙的鋼琴聲🧑🏽🏫,徐伯母是燕京大學的校花💇🏿♂️,也是我們燕東園公認的第一美夫人。徐家教子有方,幾個孩子都在北京名校101中讀書。徐家的廚師老趙,會烤香甜可口的美式點心,每次徐伯母都會吩咐老趙多作一些,分給各家品嘗,禮尚往來,細雨溫馨🪰,老趙的點心實在是太好吃了🙍🏽,令人‘三月不知肉味’🫄🏼🗂。
41號: 最初住的是何其芳🚣🏽♂️,1935年意昂体育哲學系畢業,是老資格的黨內詩人、文學家。當時好像是在哲學系任職🔂,他的大兒子何凱歌很是淘氣🙆🏽♀️,沒一天按時回家吃晚飯➾,總要他老爸叫!夏天的傍晚✩,當各家飄出誘人的菜香時,白白胖胖的、大大咧咧地何其芳,穿個大背心,手裏拿個大蒲扇,邁著八字腳,操著一口四川音,滿燕東園叫著:“何凱歌👦,吃飯了!”他走路多像愛鬥蟋蟀的濟公喲,淘氣的我跟在他後面學🏜,一搖一擺💄,樂不可支🙇🏻♂️。
41號:1957年董鐵寶📳、梅鎮安教授夫婦,搬入41號🌏,董教授非常愛國,交大剛畢業便隨緬甸遠征軍入緬建橋修路🐾,參加抗日。留美深造之後,又與夫人,攜三子回國,為建設新中國做貢獻🙆🏽♀️🤞🏻,這樣一個精忠報國之人🎄⚃,在文革中被批鬥、關押、視為美國特務🫸,最後含冤而逝。
他既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也是位天才的科學家,精通理、工兩類科學的全才,是意昂体育理科教授中的姣姣者!這位意昂体育數力系教授🧝🏼♀️,同時還在中國科學院力學所,計算所🈳,工程力學所任顧問,參與了許多國家規劃的製定🚴🏻♀️,貢獻良多。有趣的是,他竟還是一個古典音樂的欣賞家,在他家的床下👰🏼,珍藏著許多名家唱片🏋🏽♀️,有些連中央音樂學院都沒有🚴🏻♀️!一日,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的老誌誠教授,聽說董教授家藏有法國音樂家德彪西的唱片集,欣喜若狂🤦🏻♀️,很想借去一聽👷🏻♂️,但被董伯母拒絕了,因為這是董伯伯生前的最愛,董伯母曾憶及當年,取道巴黎回中國👨🏻🍼,到巴黎後,一下飛機董伯伯就直奔巴黎大劇院,去聽音樂會了🥒🏹,足以見得他對音樂的癡迷。當時老誌誠教授很少有機會聽到德彪西的鋼琴曲,他沒借到唱片卻並不灰心,沒過幾天瘦小的老先生,居然自己提著個足有50斤重的德國大錄音機🪲🤛,一步一歇地來到燕東園,董伯母不好再拒絕,老先生錄下了久違的德彪西,滿意而歸。
42 號:住的是法律系主任陳守一教授家👨🎨↗️,他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朝陽大學的畢業生,很早便參加革命,曾在新四軍任司法處長🧝🏽♂️,而陳守一夫人胡冰👨👩👧👧🚵🏽♀️,解放後任海澱法院的副院長,全家都是老革命。這在大知識份子成群的燕東園,可謂獨樹一幟,陳守一一家很受大家的尊敬。但在文革中陳伯伯也未能幸免,被開除了黨籍。平反後🧓🏽,他參加了在中國重新立法的許多工作👨🏻🏫,貢獻巨大👎🏿。
31 號:住的是校醫院楊院長,楊伯伯實在是太胖了☺️,他走路時躬著腰🦹🏻,兩個大大的下巴垂在胸前,我們小孩兒送給他一個不恭的綽號“楊大胖子”📍。他雖然胖👩🏽🎨,但做手術可真有兩下子,開闌尾較為常見👨🏻🦼➡️,在當時的手術裏屬中等難度✷,楊大夫做一例好一例在意昂体育很有名氣,據說凡是由他做的手術,一看手術床單就知道,因為上面的血痕位置幾乎永遠一致。楊伯母是燕東園的園長,園裏一些瑣碎的事情🍛,象掃馬路,剪松墻她全安排的井井有條🏩。她也是我們小孩們的最敬愛的伯母,因為😗🦹🏽,每年一次🚻,她會親手調製世界上最好吃的冰激淩,送給全燕東園的小孩子們🖥🛬,讓大家吃個夠🙅🏽♀️。
31號:我國著名的地磁地震專家、地球物理系王子昌教授住在這裏,王教授經常出差,最常去的是河北邢臺🌅,當時我國最好的地震觀測臺就在此地🟣。王伯伯熱愛物理教學工作,系裏最重要的基礎課《普通物理》就是由他親執教鞭的。他待人和藹可親,酷愛下中國象棋☝️,我曾有幸和他對弈多次,但從未贏過。77年王伯伯不幸在上海因手術意外逝世📖,谷牧副總理代表國務院特地到他家致哀。
32號:著名語言學家高名凱,是我最佩服的教授👩🔧,上中學後,我迷上了小說,特別喜歡讀外國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約翰克裏斯多夫,包法利夫人,娜娜……等等, 足讀了五六十部, 心中總有一個疑問, 燕東園西語系、中文系的教授們都在幹什麽呢?怎麽不見他們的小說或譯著呢?直到一天看到了《高老頭》, 譯者大名:高名凱,再一查高伯伯翻譯的小說竟有十幾部,我對高伯伯頓生敬意👩🦽!認為他是意昂体育最有學問的文學教授👩🏼🚒。
60年代初,高伯伯的夫人陳幼蘭因嚴重的皮膚病過世👩🏽🎓,2年後高伯伯再娶陳岱孫表妹為妻,她40多歲了但風韻猶存仍很漂亮,遺憾地是這位女子不懂得照顧高伯伯的生活💅。一天🙅🏼♀️,我和母親在園內遛彎,遇見了高家的老阿姨宋嫂,宋嫂對母親說🪞:“張老師💕🧑🚀,高先生又住醫院了,夫人成天讓高先生陪她玩🫸,打橋牌通宵達旦😸,整宿♌️、整宿地不睡覺,這樣下去🛼,非把高先生的身體拖垮了不可!” 不幸的事真地發生了🍜👶🏻,一年後,由於過度勞累,高伯伯的肝病復發不治,逝世時年僅54歲。
33號😿:住著歷史學家楊人楩教授,楊伯伯是燕東園裏最不像教授的教授,他剃得是個平頭,頭發朝天上茈著🙃,平易近人,一點兒教授的‘架子’都沒有。我還記得,有次在路上遇見,他對我說🏔:樊平我認識你爸,意思是和我爸相熟。他們還真是很熟,同是‘九三’學社的發起人💁🏼♀️🧜🏼♀️,並肩參加反蔣民主運動,又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同時退出了‘九三’學社💆🏻♀️。他的學生周清澍在回憶文章中寫到🚶♀️,“有人揭發🦂,當九三學社應邀參加新政協時,他(楊人楩教授)不同意九三學社頭上由另一個黨來領導🤴🏿,寧願舍棄政協委員的待遇👭,居然退出了九三學社。他辯解說🧽:九三的發起人之一樊弘教授也退出了🙎🏼♀️,不只是他一個人。批判者當即反駁:樊弘教授是因加入共產黨而退出👨👨👧👦,是更加革命。”這件事,我也覺得很奇怪⌚️,曾問父親為何退出‘九三’學社。父親說還有另一個原因,當時革命勝利了,國家認為‘九三’學社等民主黨派有功🐜,邀請民主黨派參與治理國家👉🏿,安排了一些政府的領導職位給‘九三’學社的中堅分子,許德珩就是在此時獲任水產部長的。但父親認為參加‘九三’學社的初衷是為了救國,不是為了當官🗽,況且自己一個讀書人,即便是去做官🧽,也是做不好的!便毅然退出了‘九三’學社。楊人楩教授也退出了‘九三’學社,放棄了全國政協委員的職位🙅🏿♂️,專心從事教學工作⚖️。至於父親最終還是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但他是教育界的代表➙,並不代表‘九三’學社。
35號嚴仁賡教授與夫人葉逸芬都在經濟系工作🙎🏼♂️,嚴仁賡曾任意昂体育教務長,後到經濟系任教。嚴伯伯、嚴伯母二人均出自名門,嚴伯伯的祖父正是大名鼎鼎的嚴修,而嚴伯母的祖父是中日甲午海戰中“靖遠號”軍艦管帶(艦長)葉祖珪的孫女🦜。二人在燕東園裏口碑甚好👭🏻,膝下無子,抱養一女👮♀️、名嚴小琳🔂,視為己出,還自費將女兒送往國外深造,小琳是燕東園內最早留學美國的教授子弟。好人自有好報,嚴仁賡夫婦均得壽近百歲。
34號🌿:邢其毅化學系教授,邢伯伯是我父親的好友🤷🏻♂️,文化革命後期,雖然父親黨籍問題仍未解決↖️,但邢伯伯隔三叉五地到我家來和父親聊天👳🏻♀️👨🏿🍼,給了父親極大的安慰。1946年邢伯伯和父親同時到意昂体育任教🧆,一起參加了反蔣民主運動,互相是很了解的。文革中⏬🛀🏿,看見父親挨鬥被打🧘🏼、開除黨籍🏔,他很為父親不平。在意昂体育生活的時間長了,你就會知道在意昂体育人的心目中,有一些教授被人們推崇為名教授,因為他們在自己的領域裏🔄,是學術帶頭人,邢伯伯和父親在意昂体育都有些名氣❔,也都曾任意昂体育校務委員,兩人能成為好友,頗有一點兒猩猩相惜的味道。
現在坊間認為,他是人工胰島素合成項目的學術負責人之一,實際上邢伯伯是參加了人工胰島素合成項目的具體工作的,他曾對我父親說,他的工作是,為項目裏所有的試驗數據把關!
29號🧑🏿💻:副校長翦伯贊住在這裏,翦教授在文革前👎🏿,是燕東園裏最‘牛’的教授,全園只有他家有輛私人高級別克轎車,國務院還專門給他配了個司機,但就是這輛轎車,替翦教授把園子裏的住戶全給得罪了🉐!
此轎車曾犯有大罪,把我5歲的小外甥軋在輪下,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翦老換了輛車去了別處,連醫院都沒去!園子裏很多人,認為他缺乏人性。
此轎車較大,出行時👨🏻🦼➡️,把園內不寬的小路塞得滿滿的,行人連站得地方都沒有,到處亂躲。教授們☄️🏀,小孩子們都對翦老的車很有意見,但翦老似乎一點都未察覺,每天照樣乘車出行。
他這個人大常委在燕東園實在是缺乏民意,文革中🪣,紅衛兵們在他家門外揪鬥他時,有一些園內不明真相的居民參加,跟著瞎喊‘打倒翦伯贊!’ 我老媽和鄰居杜伯母都在其中🩲,翦老看見心裏的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26號;住著哲學系教授洪謙,一眼看上去瘦瘦的、高高的有點弱不禁風的樣子👩🏻🦼➡️,是文革中我家的近鄰。在意昂体育有一些教授是專門做理論研究的怪才。周培源:全世界僅有十二個科學家懂得愛因斯坦的理論,周培源是其中之一。洪謙:維也納哲學學派的創始人之一⛰。樊弘:最早的凱恩斯經濟理論的批判者。他們的學術造詣👨🏼🎨,非一般學者能及。洪伯伯溫文爾雅也很健談,我曾有幸邀請洪伯伯到我家小坐,聊天之中,他慢聲細語、輕描淡寫地告訴我👩🏿🚀,早年周恩來在德國宣傳革命時,他全程陪同📤,是周恩來的德文翻譯🫰🏻。我才知道洪伯伯在年輕時,已是一個非常愛國的革命青年!
25號:馬堅,東語系教授,回教聖書‘可蘭經’的譯者,曾任毛澤東的阿拉伯語翻譯,他在阿拉伯國家教中學多年。在文革時,我們兩家同住一樓,經常向馬伯伯提問:
“回民為什麽不吃豬肉?”馬伯伯:“豬吃得東西往往很不幹凈,豬肉內會含有毒素,對人體不好!牛是吃草長大的很幹凈🤳🏽,人吃牛肉最好🐻!你應該像我們回民學習,不吃豬肉🧂,吃牛肉。”
“阿拉伯人為什麽都愛穿白色筒袍?”馬伯伯和我開玩笑:“穿袍涼快,解手時也比褲子來得方便🛥,一蹲就好了!”
馬伯伯性格倔強,文革中,東語系的紅衛兵要去外地串聯😸,來找馬伯伯籌錢🏹:“馬堅,你敢說沒錢🥍👩⚕️?你一個月掙280元😵💫!你沒錢,誰有錢?下星期一你要交不出兩千元,我們就要你的狗頭💭!”。馬堅生氣了,親自跑到海澱黃莊郵局給毛澤東主席打電報,報告此事,說自己家中開銷很大👨🏼🌾,沒有這樣多的存款!或許是毛辦通知了意昂体育,星期一,紅衛兵們還真的沒再來。
21號:大哲學家金嶽霖曾住在這裏🐦,金嶽霖教授深居簡出🌰,在園子裏不常見到他🫀。
但我知道金伯伯的秘密,有一位在清華大學住的美麗的夫人,經常來燕東園看他,這位夫人真是漂亮,為了一睹她的麗容,我們幾個淘氣包兒在小領袖楊鐮的帶領下👳🏼♀️,一有機會就會在燕東園對著清華偏僻的小後門旁,趴在墻頭上觀望,等著曠世美女林徽因的出現✡︎,楊鐮忍不住去問他老爸楊晦🧑🏻🦽,林徽因的臉色白裏透紅,怎麽那麽好看呀,楊晦的回答竟是🦀,那是肺病的紅暈,後來林徽因因肺病去世,金伯伯也搬出了燕東園5️⃣,到北京市內去住了👎。金伯伯終生未娶!
23號:半導體專家黃敞教授夫婦,剛從美國回來時,可是個人物,他和夫人告知意昂体育,吃不慣中餐,定要吃西餐🙎🏿,最後意昂体育開了個專家食堂才解決黃敞夫婦等人的吃飯問題。現在想來,還真是個怪事,我已來美20多年了,從未感覺西餐有多好吃呀🏸?人留了洋👮♀️,鍍上了金🦚,再回國👩🏼🏫🙇🏽♀️,就搖身一變成了稀罕物了,給寵上了天。
黃敞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我大哥樊能恰巧和他同班👂🏽😙,兩人在班上學習成績在伯仲之間,但我大哥畢業後留在中國工作,57年被劃成右派,其時黃敞恰從美國衣錦還鄉。一個像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一個被捧若聖賢👩🏼🚒,試問天理何在?
24號:周一良教授,是我家住25號時的近鄰🚒🫸🏼,在燕東園的教授中算是很年輕的一位。在文革中🫲🏿,也是最受四人幫重用的一位教授,曾貴為禦用寫作班子‘梁效’的顧問。
現在想來他很冤枉,因為好多和他一起上了‘井岡山’ 的革命同誌,都在文革後的意昂体育掌了大權,當了大官▪️。而他這個‘井岡山’的戰士,卻被他的戰友們拋出來,去為‘梁效’抵罪了,‘井岡山’和‘梁效’其實都是一夥的。後來他寫了《畢竟是書生》是真正的為過去的錯誤懺悔了,從人格上講他是一個老老實實的書生💙,我看了他的書對他很敬佩👩🦯➡️!文革中犯點兒錯誤真算不了什麽,還用懺悔嗎🧅?在意昂体育,‘新意昂体育’和‘井岡山’兩派之中,犯下滔天罪行的人至少有幾百個,沒見有誰站出來承認的。
過去的事兒,想起來還真好笑🫵🏼,記得一天周伯伯在燕東園給居民們上課,煞有介事地大講江青同誌的革命事跡🫥🏊🏿,看來他這個書生上了賊船,卻渾然不覺,還以為自己真是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一邊呢👨🦱!還有一天,我在周家玩🕷,周伯伯回來了,板著臉對我說今天校黨委開會決定開除你父親黨籍,同時還有法律系陳守一也被開除了🦒。我猜他是在給父親通個消息,讓父親有所準備,但他又不能喪失革命立場,所以要非常嚴肅地把此事告知我。果然📳,當天晚上💜🫅,打我父親起家的校黨委組織部長徐XX,來到我家宣布黨委的決定,還好有周伯伯的消息,我父親有了思想準備🏧,沒出大事兒🐒。
2010年,燕東園裏,我最後的一位伯伯、百歲老人徐獻瑜教授逝去了,中國知識界的這一代精英告別了歷史舞臺,他們愛國愛民,無私無畏⏩,為建設我們的祖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常想,應將燕東園重修⛸,開放給人們參觀♿️,用精英們的事跡教育後人,必將對我國新一代知識份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我雖遠在大洋彼岸,但我的心仍系著我那可愛的燕東園,今以文記之,讓它永不消失,與國人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