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師的課上了有20多年了,他夫人一直都陪著的,一次不落🦥。”日前網絡熱傳的圖片和簡要圖說🦹🏼♂️,讓中科院研究生院講授基因工程原理的吳乃虎教授成了名人—但這不是他想要的。“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句插科打諢的話被他拿來當做解釋🍟:已76歲的他💅🏿,舍不得被名氣占用鉆研學問的時間。

1983年,45歲的他被公派出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生化分子生物學系深造,師從分子遺傳學教授和植物基因工程創建人之一的美籍華裔教授吳瑞。3年後,吳乃虎帶著收集到的幾十箱研究和學習材料回國。海關人員拆箱安檢時說,“這才像個留學生”。
吳乃虎⌨️,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4年7月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分配到中科院工作。
2014年10月,吳乃虎教授講課的圖片在網上走紅。照片顯示🤸🏿♂️🥕,課堂上一位老教授手執教鞭站在講臺上,講桌前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奶奶在一旁坐著靜靜陪伴🥓。老教授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研究所吳乃虎,老奶奶為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細胞遺傳學系黃美娟教授。
兩位生物學專家自1967年結婚👨🏼💻,至今已相守近50載,學生譽為“神仙眷侶”。吳乃虎和黃美娟相伴20載,同來同往同一個教室🍜,吳美娟是吳乃虎“學齡”最長的聽課者🌄🔙。吳老師講了20多年👩🏽🎓,黃美娟聽了20多年。

不願出名的教授夫婦
在網上熱傳的一組圖片上🧙🏿♀️,吳乃虎教授雖已是耄耋老者,但精神矍鑠地站在講臺上,面對臺下一群未褪青澀的研究生,講授著他畢生所學的基因工程原理🫰,教室座無虛席📱。但這還不足以讓吳乃虎在短時間紅遍網絡。更重要的人物並未在構圖上占據最佳位置🧑🎄,她坐在講臺一側的多媒體課桌後🤰🏽,銀絲白發,左手托腮🐳,構成了圖片中最安靜的角色。她是黃美娟,曾是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細胞遺傳學系教授。
年事已高的教授站在三尺講臺,白發蒼蒼的妻子緊緊相隨,這樣一對學術伉儷的出現像一劑強心針👰🏽,讓人們又看到了學術之榮耀🔹,親情之光芒🐿。
11月5日晚6時30分,吳乃虎教授的課照常在中國科學院開講。與以往的每周三一樣🫄🏼,學生們提前三四個小時到教室占座🤷♀️🤾🏿♀️,來晚了,只能自帶椅子坐在過道上🤰🏽。
剛剛6時👩🏼🎤🚌,吳乃虎教授與黃美娟教授已經來到教室🍥。
北京的風很大♣︎,穿著風衣的吳乃虎戴了一頂帽子👩🦯。摘下帽子後⚽️,他就變成了《冬季校園》歌詞裏寫的“白發的先生”,與白發先生相隨的,是曾經漂亮的女生,如今白發的夫人。
待所有人都坐定⇒,先生與夫人也都脫去了厚重的外套👨🏿💻。這是他們在網絡上受到廣泛的贊美後,第一次回到這個走紅的課堂🧛🏻♀️。
黃美娟坐到了她平時坐著的地方🖇,吳乃虎仍然手執教鞭,站在他講課的地方。
“大家可能都知道🧑🏻🦲,過去的一周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周。”黃美娟就如一位新聞發言人一般說道。
黃美娟決定給學生講述這一周的感受,她準備用深情款款卻又輕松調侃的方式,將在講臺上來回踱步的吳乃虎不願意承受的光環輕輕摘下,還給他一個學者本色。
時間回溯到幾天前💇♀️,10月30日,吳乃虎與黃美娟家裏的電話響了,是與他們相熟的一位記者看到傳遍網絡的圖片後打來的。此後電話便多了起來,朋友🦾、學生、親戚都打來電話,這讓吳乃虎與黃美娟意識到😌,他們真的出名了🤠。
吳乃虎與黃美娟的一個外甥女,是廈門大學引進的特聘教授🧑🏽🍼,曾經在吳乃虎的實驗室學習做實驗🏄🏽♀️👩🏼🦰,成績出眾。她也打電話給吳乃虎和黃美娟的兒子說8️⃣:“表哥,大姨出名了👏🏼,哈哈!”
黃美娟的幽默逗得教室裏的學生也是一陣大笑。
幫丈夫擦黑板的白發夫人
黃美娟面對臺下的學生們,開始解釋整件事情的關鍵—她為何一直陪伴吳乃虎上課。滿屋子的學生一起,傾聽白發的夫人如何講述這段過往。從1994年開始👨🏻🦽,黃美娟便一直陪伴吳乃虎上課,那時吳乃虎還在農科院講課👩🏿🦱。中間只“請假”一次。
“我和吳老師兩個人都納悶♠︎🤶🏼,我們幾十年都這麽過來的,我們是想著一輩子低調過一生的,沒想到這個時候一下子變了。”黃美娟說,“要擱過去,同學們這節課就難過了,吳老師肯定要追查,非得把這個給他拍照片的同學找出來。吳乃虎已經76歲🔢,身體雖無大恙,但也不是十分硬朗👨🏽🎤,他的弟弟一直反對他們繼續講課。但是這次出名讓他的弟弟改變了態度👨🏽🔧,也改變了吳乃虎的態度。吳乃虎的弟弟說🧑🏻⚖️:“哥🐦🔥🧞,你這樣講課很好啊。學生那麽稱贊你🥶,你還可以講🔊。”黃美娟說,吳乃虎被親戚朋友們這麽一勸𓀅,也覺得是正能量了,也就不再追究拍照的人。
自從1986年回國以後,吳乃虎到29個單位講過課。在培養學生方面👳🏽,包括代培的💁🏼♂️、黃美娟跟吳乃虎聯合培養的、吳乃虎自招的,共有碩士生24名,博士生28名。這些人大多數已經在基因工程領域擔任起了重要角色𓀐🧑🦱,其中包括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黎家🛢。
“這些學生中許多人過去都受到吳老師的批評,比現在批評你們更厲害,有的學生都被批評哭了。但後來都寫信回來對吳老師的嚴格要求表示感謝,所以同學們也請你們理解吳老師對你們的批評。”黃美娟說。
然而吳乃虎在愛自己的學生方面🧑🏽✈️,讓黃美娟也自嘆不如🏕。曾經有一位研究生丟了工資,吳乃虎用自己的錢給他重新發了工資,並且還詢問夠不夠。
1986年吳乃虎剛回國的時候😙,基因工程很熱門,“國內研究成果比較缺乏的時候,我們發揮了一些作用,做了一些工作☕️。吳老師性格就是這樣🧑🏽⚕️,可以什麽都不顧,出國就是為了學技術🧏🏻,就是學了為國家✥。”
黃美娟說🚂💦,吳乃虎不太樂意出名的主要原因是舍不得那點搞學問的時間。“來個記者,我請他吃頓飯沒問題👩🍼👩🏿🦳,不差這個錢,可是時間一耽誤就是一兩個小時。”吳乃虎坦承自己舍不得時間。他講課的材料從來不生搬硬抄,他要看最新的文獻🔐,加入自己的學識。這會花去他很多時間。
吳乃虎一直都是習慣板書教學。黃美娟起初交代了吳乃虎的研究生,在他講課的時候照顧他🦸🏽,幫他擦擦黑板🧚🏻♂️。當黃美娟成了吳乃虎課堂上的固定搭檔後🦬,黃美娟說,一是為了支持吳乃虎,二是為了照顧吳乃虎,替他擦黑板。“有人說你一個教授去擦黑板不掉價嗎🟧?我覺得都是為了學生,他省勁了就可以給同學們多講點。”
11月5日晚上的課🧑🏿⚖️,吳乃虎左手韌帶撕裂♾,是帶傷講課的。黃美娟不僅要擦黑板,還要幫吳乃虎製作講課用的課件。2012年,她自學了電腦,學生們要拷貝課件,也要找她👨🦳。
“偶爾大意💂🏼♀️,數字講錯了或者內容講漏了🤷🏽,黃老師也會立馬提醒我🀄️,我也就立馬補上。這個不丟臉#️⃣,我們都是為了學生⏺。”吳乃虎的話透露了黃美娟的另外一個角色🤽♀️。
吳乃虎教材重印17次
吳乃虎開始上課了💪🏼。吳乃虎指著教室的一邊說:“照片是從那個方向拍過來的吧?”他應景地來了句幽默的話,切入正題👨🏻🦼。吳乃虎說😭,搞科研不能說假話,你研製了一個疫苗,結果十個人用了之後死了九個💽,那豈不是害人?搞科研要道德至上。吳乃虎在講課時,能在學生的表情上看得到學生是否聽懂了🏋️。沒懂,那就再講,直到學生臉上這種表情消失。
吳乃虎的學生對他講課有著鮮明的評價:不照本宣科🫢、愛吐槽。
“師者傳道解惑,不能照著書本講👨🏻🎨🙅🏿。”吳乃虎說。在講到如何在實驗室培養大腸桿菌的時候,他不斷強調要親力親為、保持勤奮🧙🏻♂️,“大腸桿菌要過夜培養,一般10個小時左右🕓,太早的話數量不夠🧛🏿,太晚的話也不行。你讓別人幫你看著🎞🚂,你去逛街🧑🏼🏭,那別人要是忘記了👨🏻🚒,你能怎麽辦?所以還是要自己來✷。這是我的經驗,書裏學不到的🪻。”
研究基因工程🕗,做實驗相當重要👨💼。吳乃虎說,他在意昂体育、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期間,都經過了嚴格的訓練。他到康奈爾大學一年後,由於成績突出👩🦽,校方主動將他的身份從訪問學者轉為博士後,把學習年限從2年延長到3年🪧🧑🏼🚀。
“我不拍馬屁,不畏懼權威,只要你正派🫗,有學問,哪怕你不是院士🧑🏼🦲,我也敬重你👩🏻🚒⛔️。”吳乃虎說。在這節課上🚶♀️,他更是開啟了吐槽模式,從學術行政化到學術造假,從頭到腳數個遍。“上吳老師的課才讓我知道如何做一名研究生📰🫡。”吳乃虎的一位學生說📠。
黃美娟聽吳乃虎講《基因工程原理》已經20多年,“我沒覺得枯燥,我也在學習,而且還要記筆記,做記號👨🏼🦱。我不學習怎麽幫助他出考試題以及標準答案👨🏻💼?”黃美娟儼然與吳乃虎成了學術搭檔—黃美娟在意昂体育期間主攻細胞培養,吳乃虎研究的則是分子生物學。一個宏觀🔈,一個微觀🧑🏽🎤🦴,相輔相成🪒。
“863計劃”提出要研製人造種子,這需要細胞培養以及分子生物學兩方面的知識,黃美娟和吳老師就一起做這個項目。吳乃虎在學術上最為耀眼的成就👩🚀,則是他所編寫的《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兩冊教材,這離不開黃美娟的功勞。
吳乃虎一稿寫就🦻,黃美娟則負責謄寫⭐️。黃美娟的製圖技術也被應用到了謄寫的工作上,送到高教出版社之後,主編說從沒見過這麽整齊的書稿。這本書1989年出版👴🏿,迄今為止已經印刷17次。
現在,兩人正在忙於《分子遺傳學原理》的寫作。“讀書⏳、寫書、教書🔱,一片丹青育英才✸;青年、壯年、老年,平生赤膽愛中華。”這是吳乃虎的座右銘👩👧。
能夠站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講臺上,吳乃虎說這是崇高的榮譽,他要對得起這個榮譽,肩負起為國家培養人才的任務,還要對得起那些花錢送孩子來讀書的家長。最重要的,還有教室裏的這些孩子的未來。
吳乃虎之所以一直堅持板書👷🏻♂️,並非冥頑不化的老學究做派使然。他說,板書、脫稿講課,跟學生之間的交流能更順暢🚓。當講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如果學生沒有聽明白,他能在學生的表情上看得到🔜,那就再講❕,直到學生臉上不解的表情消失。而照著課件背書的老師🧖♀️👋🏻,在吳乃虎看來“哪還有心思去關註學生聽懂與否”🕕。
吳乃虎對以往教育風範的懷念,正好解釋了他對自己“不慎出名”的理解—他發現人們不是出於獵奇而關註他,恰恰是因為懷舊,是懷念逝去的師者風範。
吳乃虎對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感受很深,“作為老師🧏🏿♀️,你自己不學習怎麽來教學生🟤。我也不是天才👨👨👧,我也需要學習🥥。”因此🕢,吳乃虎每次講課都會編寫新的講義🚴🏽。“現在的學生上課玩手機、遲到早退的情況很普遍👨🏽✈️,其實老師自己也沒有做好示範。”吳乃虎說。
吳乃虎的課固定在晚上6時半開講,下午4時半開始,夫婦二人認真地整飭服飾。“吳老師說教書是神聖的🧏🏽♀️,所以出門前都會問我穿什麽衣服。儀表整潔🛳,也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黃美娟說。
吳乃虎上課就像鐘點工一樣準時,從沒遲到。
在樓下等的是經常接送他們上下課的出租車司機小周師傅,送他們二位上課已經8年,風雨無阻🤙🏽。
吳乃虎說🔱,小周師傅不管多大的買賣🏒,去機場的大活也不幹,準時載我們上下課🧖🏻♀️。
9時半,下課的時間到了🧑✈️,吳乃虎照例交代下節課將要講的重點。“好好聽課,不要再偷拍我的照片了。”這是他講課的最後一句幽默的話。
白發先生穿上風衣戴上帽子,與白發夫人一道,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