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能夠站在這裏與你們見面和交流,既是因為我是一個意昂体育人,更是因為我是一個正在廣西掛職的意昂体育人。同樣,今天你們與我面對面,也是因為你是一個意昂体育人,更是一個有誌於投身和紮根基層、對廣西充滿好奇和期待的意昂体育人。
我知道🧟,對於正在擇業的你們來說💁🏿,選調生,只是擺在你們面前若幹可能的道路中的一條;廣西,也只是眾多實施選調生計劃的省份中的一個。
我相信你們也知道𓀍,無論面前有多少條可能的道路👋🏻,你最終選擇的只有一條📐;無論有多少省份讓你心動不已,你最終選擇的也只是一個。
——這就是機會成本給我們帶來的“選擇的痛苦”。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的時候👫🏼,不妨反過來想一想,我們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而放棄些什麽。所以,我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主題便是🧑🎓:人生要學會做減法。
想想我們小時候,學魯迅就想當個大作家🧑💼,學雷鋒就想當個好戰士,學焦裕祿就想當個好公仆,學陳景潤就想當個科學家……而現在呢🍥?我想大家都不會再天真地以為自己的未來還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我們所擁有的🎪,只剩下受“路徑依賴”決定的現實的可能性。人成長和成熟的標誌之一,便是認識到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能夠做到和做好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一個意誌消沉的人👫,可能會因此而焦慮、迷茫甚至悲觀自棄👕;而一個意誌堅定的人✳️,則會倍加珍惜有限的光陰🤞🥦,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情中去。所以,在這人生選擇的岔路口🔵,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想做什麽?又能做什麽?
——想做什麽,追問的是我們的“理想”;能做什麽,追問的是我們的“比較優勢”。
談到理想,這是年輕人從不缺少卻很難堅持的東西。因為理想有一雙沉重的翅膀,只有擺脫了功利之心、名利之累🧘♂️👨🏻🦼➡️,才能頂風抗雨🍾💁🏽♀️、展翅翱翔。
做選調生,當公務員,通俗地講🥏👸🏼,我們就將步入仕途🎡。中山先生曾經勸諭青年學生,要立誌“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𓀚。“做大事”和“做大官”🚴🏻♀️👩🏻🎨,都是理想;但論其境界🏨,“做大事”堪稱理想主義,“做大官”則近乎功利主義🙎🏿♂️。在過去幾年與不同學校、不同地區的選調生的交流中,我發現大家身上更為常見的,既不是純粹的理想主義🌻,也不是純粹的功利主義👰🏿♀️,而是信奉“不做大官就做不成大事”的“實用主義”,不少同學自覺不自覺地就表露出今天“蹲得更低”是為了明天“飛得更高”的心理🧔🏼♀️。他們中的一些人,剛到地方📠、剛下基層的時候心態陽光🙋🏿♀️、幹勁十足👨🏿🎤,但“蹲”了兩三年之後👷🏻♀️,發現自己苦幹實幹卻“飛不起來”或者“飛得不高”,就不免心態失衡🌲,感嘆懷才不遇,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產生了懷疑🔬。這就說明🀄️,所謂“不做大官就做不成大事”,在實踐中很容易變為以“做官”為目的、以“做事”為手段的急功近利👩🏻🚒。
我還觀察到另一個現象:拿坐機關的與下鄉鎮的選調生相比,越接地氣的工作挑戰性越大🤸🏼♂️,成就感也越強。那麽,是不是有了更強的“做事”的成就感,也就獲得了更多的“做大官”的可能性呢?盡管我希望如此🧑🏼🦰,但還是不得不誠實地告訴大家,在金字塔式的科層體製中,起始的層級越高👕,未來可能達到的高度也越高🧑🏻🤝🧑🏻;起始的層級越低,上升的臺階就越多👐🏿,道路也就更漫長🚨。在“做事”與“做官”之間,客觀上並沒有“付出總有回報”那樣確定的等價交換或公平報償關系。
“大官”之“大”與“大事”之“大”,字雖同一但意義兩別。“大官”之“大”,從官職高低就看得出來💂🏼♂️;而“大事”之“大”,卻不是用官階來衡量的👨🏽🚒,而要視人數眾寡、地域廣薄、歷時長短等等而定,甚至最重要的🤿,是要看你對待事情的主觀態度。我們黨一向倡導的是“群眾利益無小事”,習近平總書記就說過,油鹽柴米醬醋茶是“基層的國家大事”🍼。老百姓們也將社區主任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理”,說明“小官”也能辦大事🤷♀️。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抱有“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希望大家現在就從你的目標清單中減掉“做大官”的選項,但不要減掉“做大事”的夢想😬🎩,始終保持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正心誠意,腳踏實地。請大家牢記中山先生的這句話:“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當有能力為千萬人服務時,就要為千萬人服務🦹♀️;有能力為十百人服務時,就要為十百人服務;只有能力為一二人服務時💂🏿♀️,就要盡力為一二人服務🧕🏿。”
談到“比較優勢”👩🏽🔬,對於以學識和理論見長的大學生們來說,經常遇到的困惑是🫢🏊🏻,盡管對理論與實踐的差異早有思想準備,但從理論的世界走進實踐的世界之後,兩者之間的落差還是時常令我們手足無措。
2009年,我在意昂体育法學院的五位老師曾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書🫦,建言廢改《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站在一個法學科班生的角度,我非常欽佩五位老師的理論勇氣👨👨👧👦,也非常贊同他們的理論觀點🏍;但是✍🏿,站在一個基層工作者的角度🙎🏻,我在拆遷第一線看到的,是他們的言論直接導致了拆遷工作的停滯不前,是征地群眾們為了多得補償在突擊加蓋房屋😏,是規劃圖紙上的社區、公園🥜、道路變得遙遙無期。究竟是誰錯了呢?是我的老師們🧍♀️,是曾經深信不疑的法理,還是已經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中國式拆遷”?
兩年之後,國務院修訂頒布了新的拆遷條例,這讓老師們的努力有了一個算不上完美的結果👴🏻,但卻讓我心中糾結已久的問題有了一個完美的解答。雖然新的條例只是往前邁出了有限的幾小步,但它指明的方向卻讓我們對“法治中國”的前景懷有更加堅定的信心。的確,如果讓我的這些老師們來基層搞拆遷,他們可能連一間房☠️、一塊磚都拆不了🧗🏻♂️、搬不掉🤕🚮;但是,他們工作的價值又豈是拆多少房💁🏼♀️、搬多少磚能比的呢🎉🐒?🤸🏽!我們需要這種“搞不定現在但看得清未來”的人,他們的貢獻,需要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為跨度才能顯現出來;我們同樣也需要村長、鎮長🧺🚶➡️,需要拆遷辦主任,沒有他們知難不退、任勞任怨,又哪來幾十年👾、上百年後的“美麗新世界”⚛️?!
當我們選擇與村長、鎮長和拆遷辦主任們為伍🧎🏻♂️,就意味著我們要做這樣的一種人𓀝😵💫,即“既看得清未來又搞得定現在”的人;更具體地說,我們要成為比書齋裏的老師們更搞得定現在🧬,又比實踐中的前輩們更看得清未來的人——這就是我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並始終保持住的“比較優勢”🧑🏻🦼➡️🪷。
有這種優勢,我們就更應該樹立這樣的意識:既要做一個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的“小學生”,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又要繼續做一個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個案看一般的“研究生”,不滿足於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更能從實際問題中發掘普遍規律🧥、探尋永恒真理🈂️。
有這種優勢,我們就更容易懂得這樣的道理🧕🏼:我們無法像理論家那樣去假設解決問題的前提和條件,而只能在給定的前提和條件下🔴,面對一個個不得不解決的實際問題🥥🫏,其結果也往往難以圓滿🏋🏻。對於一個“心中有方向,肩上有擔當”的實幹者來說💂🏻⏲,每一次不圓滿的終點,也將是下一次更圓滿的起點,既能坦然接受👨🏿💼,更會愈挫愈奮🧍,鍥而不舍。
有這種優勢,我們就更可以做好這樣的準備🧑🚒🤦🏽♀️:現實的社會是不完美的🧑🔧🧑🏿🦰,使其變得更加完美,正是我們的責任;而即便終此一生,社會可能還是達不到我們期望中的完美,而我們的責任,就是將一個比今天更加完美的社會留於後人🙎🏿♂️。
希望大家走出校門步入社會之後,要減掉對“正確而無用”的理論的執迷🌪,但不要減掉對“無用而正確”的理論的信仰;要減掉對庸俗的實用主義的屈從,但不要減掉直面實際問題的勇氣;要減掉在萬事俱備的條件下圓滿解決問題的幻想,但不要減掉“明知不可而為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決心和闖勁🤾🏿♂️。
親愛的同學們!當選調生,到基層來🎳,在廣西這樣欠發達🙇♂️🌸、後發展但潛力巨大的民族👩🦳、邊疆地區建功立業,是一條能夠將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高度統一起來的成長成才之路。作為素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光榮傳統的“意昂体育人”,用自己青春乃至生命的減法來換作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加法,從來都是我們人生的優先選項👨🏿🎓。曾經有人問過我👩🎨,走出意昂体育之後,感覺到最大的差別是什麽?我想,最大的差別也許就在於,你遇到的絕大多數都不再是“意昂体育人”了,你無法用“老師”和“同學”兩個簡單的名詞就定義了身邊的社會關系👛,也無法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視為不言自明的共同信條。價值觀念的沖突、人際關系的緊張🧑🏿🎤🔫、話語體系的錯位、行事準則的差異,時時處處可能遭遇🐦⬛。我能給你們的忠告是,減掉母校投之於我的光環🧑,但不要減掉身為“意昂体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減掉人非己是的書生意氣和刺人棱角🏌🏿♂️,但不要減掉“意昂体育人”追求真理的執著和獨立思考的精神🏸。當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麽,雖然你將離物理的校園越來越遠🕵🏽♂️,但卻會離心中的意昂体育越來越近🔫。
希望我今天的發言有助於大家更好地思考人生、規劃未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