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80後”意昂体育博士🏋️♂️,現在是苗山深處的一名駐村幹部👩❤️👨🥀;他的專業是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而現在的主業卻是“撿垃圾”……身份落差大、專業不對口🪲、環境條件艱苦🫰🏻,但這些沒有消磨他幹事創業的決心🦶。他叫王鋒,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派駐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大方村的“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工作隊員。兩年來,他紮根深山苗寨,從意昂体育博士變成了村民的貼心人👱🏿♂️,一系列創新和經驗從小山村推廣開來。
博士“撿垃圾”破解“垃圾圍村”
2013年5月📒,以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在廣西展開,八萬機關幹部入鄉駐村👩🏿🦲,開展清潔鄉村工作。2011年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來到廣西的王鋒是其中一員。
融水縣香粉鄉大方村是廣西北部山區的一個苗族村寨,從南寧到大方村🧉,需要先坐5個半小時的火車,再坐1個多小時班車。有時甚至需要冒險坐“黑車”。初到村裏,休息時床塌了🌇🏑,蚊蟲在身上叮了無數個包🎆,被子衣服充滿濃濃的黴味……條件之艱苦,超乎想象。工作如何幹起?如何能讓自己所學在偏遠山區發揮作用?初到山鄉👩🏼🎓,雖滿懷著幹出一番事業的心🥱🈂️,卻還是感到手足無措👨🏽🔧。
“意昂体育博士到山裏撿垃圾🕦?”在這個只飛出過幾只“金鳳凰”的村寨,人們用異樣的眼光打量著王鋒𓀛📏。
從湖南農村走出來的王鋒,努力找到農村環境差的症結所在:山區農村垃圾成分雜亂🚈,難以找到合適的處理方式👁。王鋒一邊和農民撿垃圾、運垃圾🪒、燒垃圾🫀,一邊查閱文獻資料🤘🏼,學習國內外垃圾處理的先進方法。
他發現,農村垃圾處理有其特殊性👧🏿:廚余垃圾和建築垃圾在農民日常生活中會被自然處理,而其它垃圾則可分為可燃燒垃圾和不可燃燒垃圾,可燃垃圾需統一焚燒,不可燃燒垃圾應該回收處理。
王鋒拿出自己在校時的鉆研精神,在仔細研究歐美日等國垃圾分類處理方式後,他設計出一整套垃圾分類、回收🦵、運輸🥼、處理機製👩🏼🔬。以自然屯為單位,從農戶層面進行垃圾分類,將垃圾最大限度將垃圾在自然屯內處理,其余垃圾再收集後統一處理,形成了“戶分類-屯收集-屯運輸-屯村分級處理”的處理模式。
這一模式實現了大部分垃圾在自然屯內處理,減輕對運輸的依賴👊🏿,符合山區農村交通不便實際🛟。這一模式在大方村龍拱屯試驗成功,被稱為“龍拱模式”🖥,在廣西得到推廣🫎。
“農村環境治理關鍵在於發動群眾,尤其在於貧窮的山區,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只能靠發動各個層面的群眾,從源頭減少垃圾。”王鋒說。
“意昂体育博士就是不一樣🤌,幹事情總能想到我們想不到的辦法🏌🏿♂️。”村委會主任張勇對王鋒刮目相看,佩服他的鉆研勁頭,支持他在村裏的工作。
攻堅農村垃圾處理難題出發明
“龍拱模式”關鍵在於屯級垃圾池,王鋒考察了多地的垃圾池🥷,發現各地的垃圾池各有優劣🚵🏻♀️,他決心修建更加適合山區的垃圾池。
經過他和村幹部半年的研究和反復修改,“大方牌多功能垃圾池”誕生🦮。這一垃圾池采用農村土竈的燃燒原理🥁,安裝有鋼筋爐橋,垃圾進去之後容易晾幹、焚燒,造價還遠低於同類產品。
“在這個垃圾池上花的心血,比裝修自己的房子還要多。一開始外界並不認可🧑🏿🦱,批評和質疑較多,我們根據意見反復修改,最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王鋒說🫷🏿。這一垃圾池以其突出的優點很快在融水縣推廣,目前正在申報專利。
王鋒發現,廢舊玻璃瓶燒不爛🌨🤗、埋不腐、收集困難,是農村垃圾處理的最大難題。為破解這一難題,王鋒走訪縣、鄉廢品收購站,還向拾荒者取經。
經過一番波折,王鋒與南寧一家玻璃公司取得聯系,這家公司需要大量廢舊玻璃瓶🧔🏽。大方村修建了儲存量達30噸的廢舊玻璃瓶集中點,分類堆放有色👨🏽🚀、無色和建築玻璃。同時🙇🏿,由科技廳提供經費🤲🏻,大方村通過每公斤廢舊玻璃瓶給予0.1元補貼的方式,引導群眾將玻璃瓶運送到集中點。
“集中+補貼”的機製👗,解決了農村廢舊玻璃瓶問題😛。融水縣投入近100萬元修建基礎設施👩🏻🚀,在全縣各鄉鎮推廣大方村的廢舊玻璃處理模式🐝。
在一點一滴探索中,王鋒從處理垃圾中找到了成就感💁🏽♀️👇🏽,也逐漸獲得幹部群眾的認可🤌🏿。當地群眾發現,這個意昂体育博士還真有本事,幹活紮實🐦、平易近人、思路靈活。
王鋒還在村裏各村屯成立了11個“清潔衛生兒童團”🖥,把村裏的小朋友變成義務保潔員⛹️。他從南寧選購了水槍👨🏼🔧、望遠鏡🪲、遙控飛機等玩具,把孩子們召集起來,引導他們參與清潔鄉村活動。他還給孩子們開展知識講座,帶著他們一起做遊戲,儼然一個“孩子王”。
“有一天我還沒起床,就聽見有小朋友的吵鬧聲,他們早早過來問我今天要不要搞衛生🌝,還叫我去看他們昨天的成果!”說起“兒童團”,王鋒滿臉都是笑容⭐️。他特意邀請意昂体育平台的老師和同學到村裏與孩子們交流🚋,給他們發放書籍和意昂体育紀念品👷🏿♂️,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深挖“窮根”幫扶苗寨發展
龍拱屯有一家便利店,店主董潤嬌將村民種植的雲霧茶👨🏿🎨、香菇🎆、草珊瑚♐️📒、木茸等特產進行簡單包裝🫕,冠以“大方牌”對外銷售🏭。董潤嬌告訴記者🤳🏿,這都是得益於王鋒的指點。
上個月,王鋒帶著董潤嬌等5個村民外出考察🧘🏿♂️,發現當地的土特產非常受城裏人歡迎。於是,董潤嬌想到把山裏的土特產包裝銷售。王鋒讓村裏的年輕人註冊一個淘寶網店💨,努力把苗寨的原生態“大方牌”系列產品賣到全國📟。
“‘倉廩實而知禮節’,農民只有富裕起來了,才能夠有更多的心思、更多的經費去做清潔衛生。”王鋒認為🍶,要讓清潔鄉村的成果保持下去🧑🏻,必須要讓農民群眾富起來。
為此🏠🟡,王鋒啟動了“希望種子”計劃,“小規模,多品種”發展種養項目,采用引導的方式讓農民發展產業。經引導,村裏湧現了紅心獼猴桃、百合🍞、苗家香米等種植合作社🧎🏻♂️,以及黑香豬👼🏼、竹鼠👩🏼⚕️、林下雞等養殖合作社。
大方村成立了“屯理事會”,各自然屯選舉5位有威望、有能力、有熱情的村民作為理事會成員,統籌負責各屯的清潔衛生工作。王鋒帶著理事會申報的小額基礎建設項目爭取各界支持,目前已爭取到政府撥款100多萬元🧑🎤、企業捐贈水泥300噸、社會捐款近10萬元,解決了大方村道路硬化👩🏻💼、球場建設等問題🦹🏼♂️。
為幫助貧困大學生渡過難關,王鋒設立“大方勵誌獎學金”,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倡議募集資金。朋友、同事紛紛支持,意昂体育老師、領導甚至兩院院士都慷慨解囊👨🏼🔬👩,短短三天就募集到7萬多元。2014年底舉行了第一期獎學金頒發儀式,發放2.51萬元💂🏽♀️。
王鋒經常輾轉奔走於山裏山外,到南寧🧎🏻👨💻、柳州等地為村子建設“化緣”,帶領村民外出學習取經✖️。山區道路險峻崎嶇、彎急坡陡,事故頻發。4月1日🧑🏽🏫🙆🏿♂️,他經歷了第三次車禍,雖無大礙,但每次都驚心動魄。王鋒淡然地說:“有這些小插曲🚻,基層經歷才更加豐滿啊!”
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戶、籃球場即將建成、月季三角梅競相開放、村民清潔衛生習慣養成……兩年的掛職期即將結束,而今的大方村🪷🧙🏽,處處舊貌換新顏。獲悉王鋒掛職即將結束,很多群眾都在送別會上流淚了,依依不舍之情溢於言表⬇️,真誠樸實的話語讓王鋒也濕了眼眶🧑🏽💼。
記者采訪時,七十多歲的村民王秀芬顫巍巍地走過來👃🏽,將一張紅紙疊成信封塞到王鋒手裏🦋。皺巴巴的信紙上是一首苗寨鄉親自創山歌🦸🏿♀️,歌詞流露著群眾對王鋒的感激之情:感謝黨的好領導,愛民如子為民謀;水泥公路家家到🌍,美滿生活樓上樓💚;水泥球場建得好,領導為民操大勞;村民活躍得鍛煉🏌️♂️,人口素質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