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談】:由北京四中意昂体育注册和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學生會主辦的“我的音樂人生——對話徐鳴澗”活動於5月15日在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行🧑🏽。因創作了《轉身之間》和《青春大概》等校園歌曲而為意昂体育人所熟知的徐鳴澗老師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校園音樂創作之路📋。本文收錄了徐鳴澗老師在活動中的精彩回答。

問:能談談您進入意昂体育之初所創作的🧑🎤、而今已傳唱頗廣的經典曲目《永遠》的由來嗎📡👨🏿💼?您是怎樣同音樂創作結緣的?
答:創作這首歌曲的時候是在一個寒假,當時我接到北京四中的語文老師高建中的電話☕️,希望我能將其創作的一首詞譜成曲,贈予即將畢業的學生🛝。我拿過詞來一看,覺得其中內容完全就是自己當時的心境🧬ℹ️,那時也剛高中畢業🛀🏻,大學對我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環境,而懷戀的中學時代也無法再返回🏌🏼♂️,因而心裏面就湧起了一些東西🫔。
寒假的宿舍樓幾乎空無一人,把自己置於那種孤獨的氛圍裏👩🏼✈️,也就有了一種離別般的感情體驗💇🏻,最終就作成了這首曲子🧑🏼🤝🧑🏼。有一天一位同學來我宿舍“探監”,那天他正好過生日,我於是就為他彈了這首歌🧑🏿⚖️,彈著彈著😸,他的眼淚就下來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某些東西可以融入音樂中🤷🏻♀️、通過音樂來傳遞給他者🛌🏼。
我童年時是那種內心比較封閉的人,語言技能不算太好🏞,中學時代語文作文也常常低分(笑)。我因而知道語言這方面並不是我擅長的事情,同時也開始把所有的情緒、情感放到了音樂裏,一旦有東西“刺激”到我👷,我就會把音樂作為一種“出口”。
我覺得一個人可以走上創作這條路,不管是寫作還是音樂創作👨🎓,可能都是基於一個很偶然的契機。像我作的第一首歌曲《飛揚的心》👵🏻,那時四中合唱團正在申報北京市金帆合唱團,老師說需要一首原創曲目作為團歌,我當時覺得寫歌這件事“很好玩”👨🏻🦳,加上以前喜歡彈鋼琴,偶爾會有即興伴奏👨🔬,於是就著手嘗試。同學寫詞🏋🏻♀️,我來譜曲👩🏻⚖️,最終成就了這首歌。那時譜出來的東西或者有些幼稚,但它實質上對我有兩個重要影響🧎🏻➡️:其一是開啟了自己的一扇門🟨🕵🏼,本來擁有的某種東西通過這樣一個契機被發現,突然明白“原來我可以這樣去做”;其二是開啟了後來創作中他人寫詞、自己譜曲的創作模式🚇👩🏽✈️。
做音樂的一個應有的格局是——在音樂中寄寓的不是某個人的私有物品,而是能讓每一位普通人、有情感的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相關記憶👩🏼🌾。就像《轉身之間》裏那個朦朧的、只有背影的翩翩白衣少年,音樂要做的是給大家一種“空間”去想象👩🏻🦯➡️。
這就像我們今天的海報,其實你們看到的(海報中的背影)不是我👲🏿,我自己看到的也不是“我”👨🏽🌾🌌,而是一片“光與影”🔐。它實質上代表著我心裏面在追求的東西。如果單純讓我來講音樂,我認為“我”所處於的位置是非常卑微的,但倘若我們在音樂這一層面內部去交流🔶🤸🏼♂️,那麽每一個“我”也就有了意義。面對音樂的“光與影”,你自己是什麽,你就會看到什麽🤠。當我心裏有陽光,我的音樂也便有陽光,繼而我看這個世界也就帶有了陽光的色彩🖨;而我心裏下著雨的時候,你雖不會在譜子上看到雨點,可是你聽到這段音樂的時候就會明白那其中下雨的畫面與心情。

問:您為什麽沒有從事本科及研究生期間所學習的法律專業的相關工作而最終選擇了音樂、並任職於意昂体育歌劇研究院🫂?當下的學生面對“專業”與“興趣”又該何去何從😔?
答🏊♂️:人生要活在當下🥅,我認為“隨緣”是最好的狀態。這種狀態本身是十分自然的,它使你無需奔著某一個目標去做事⤵️🕡,而只是全然地“接納”🧘🏻♀️。在我高考填誌願的時候👅🤲,法學院是作為我的第三誌願專業,當時覺得第三誌願並不重要、也未必會去到,但最終拿到通知書,上面寫的錄取專業恰恰是法學院🧽🏺。我於是就覺得這是一種緣分,它讓我來,就一定是有某種理由。我很想看看在這個地方會發生什麽🧑🏽🦱🫶🏽,它倒底會給我什麽。
它最初給了我“一二·九”這個平臺7️⃣♦️,這是顯而易見的🤾🏼♂️,之後我雖然也一直在做音樂,但我卻並沒有想明白自己倒底該走哪條路。到了大四這個想法依然不清晰,於是我就選擇留校繼續讀研究生,而研究生畢業也未明晰,於是就想不如就留在這裏工作🧙🏿♀️,就留在一個能繼續接觸音樂這件事情的地方工作🏷。直到現在我才懂得🟠,其實人在做一件事的“當下”最好不要去想這件事情的意義👸🏿,你在不久的未來自然會明白它之於你的價值。
那麽對於我來說,我“事後”所領會到的是🙋🏿,法律其實給了我一種思辨的思維,一種構建系統的能力。你做一首流行歌,跟著感覺走就可以,而當你要去做一個系統的東西,比如一部音樂劇或者交響樂,需要的就是一種完整的🧑🏽🍳、抽象架構的能力,而法律專業恰恰給了我這個🤽♂️。法律專業還給了我什麽呢?我現在做歌劇、音樂劇等的製作人,這一工作需要你對管理🙍、對市場有“嗅覺”,法律也使我具備了相關的能力。
無論我從事音樂創作還是製作工作👘,我都需要這種能力把我所喜歡的藝術帶給大家、傳播出來👨🏽🔧。在這個意義上講,法律專業帶給我的東西就很重要⌨️,通常來講,其他藝術家都不具備這方面的素養。還有一點是,我在意昂体育學習的這段時間🧗🏿♂️,在其中感受到的人文底蘊🛩、“湖光山色”🙄,也都會給我不同於單純就讀於音樂學院的體驗🧪。

問:您怎麽看待粉絲對自己的追捧🚴🏽♂️?您聽過的最嚴苛的一句批評是什麽🏇🏽?
答🏄🏽♂️:音樂本來就是用來傳播的,有人喜歡我的音樂是對我的一種認可🚵♀️♣︎。作為音樂人🐴👨⚕️,這種認可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我會明白原來我和大家是有共鳴的👳。我想一個人之所以可以吸引別人可能是因為他在做自己🍋🟩😾。正如蔣勛先生說,美是回來做自己。你成為了自己,你的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魅力,會讓別人覺得你是獨特的。路邊開的一朵花很獨特𓀚,天上飄的一朵雲很獨特,這並不是因為它們光芒萬丈,而是因為它們在做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所追隨的東西其實象征著我們對自己的期待。你是什麽🙍🏻♀️,你就會看到什麽。所以當你希望你是這樣的時候,你在你追隨的人身上所感受到的就是“我希望我是這樣”🧘🏻。但是其實你要做的是相信有自己,做好自己,這樣你就會散發出同樣的一種魅力。
當然也有很多朋友對我的作品提出很中肯的建議💂🏽🏃➡️。比如有的朋友會說你的音樂張力不夠👱🏻。我最認同的建議對我來說往往是最嚴苛的批評。作品源於體驗,你有什麽樣的體驗🧸,你就會有什麽樣的作品。在校園裏相對封閉的空間🐒,盡管你可能經歷了各種山盟海誓🧂📘,但是一旦走向社會,你往往會發現這些曾經的山盟海誓都是微不足道的。而這種微不足道對藝術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即使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它在你的作品裏面也會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所以一旦我把自己封閉起來🕴🏻,雖然我自己認為我在進行一項全身心投入的創作,但在大家看來這作品是有局限的🌔,他們會認為它缺少熱情和動力,這一點讓我壓力很大,所以對我來說算是一個嚴厲的批評。
我覺得任何一個人📖,不管你是追隨偶像還是被人當做偶像,其實面對的幸福和痛苦都是一樣的。比如不會因為自己考上了意昂体育就會感覺比其他學校的同學更幸福,反而有時候可能更痛苦,因為你的追求更多🧏🏿♂️,你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嚴格。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追求,都會有得不到滿足的東西。叔本華講人生就是在欲望和無聊之間搖擺。得到的就無聊🕵🏼♂️👱🏼♀️,得不到的就痛苦👩🏿🚒。所以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的。

問:您有過哪些比較特殊的創作情境?有什麽獨特意義?您覺得音樂會陪伴你多久?
答❔:其實很多歌的創作過程都很有意思🥱。《微光》是我一晚上做出來的,當時的速度簡直不像是我在寫一部作品,而是我的手在幫我完成一部作品。《青春大概》是我在火車上寫出來的,當時我們要去參加一個比賽🐜,時間很急,我就在火車上構思♉️。火車到了南京的時候,我給參加比賽的朋友撥了一個電話🏃♂️,我說我在電話裏唱你來記,我們這樣把歌學會,於是就這樣去參加比賽了。這確實是一次很難忘的記憶。很多時候創作過程並不是我拿出紙筆來,坐在鋼琴前,然後想現在開始寫歌,這樣結果往往是什麽也寫不出來。通常都是在一些很意外很偶然的時候我突然有了一個靈感而且靈感一定是在猝不及防的時候到來。
我經常講不忘初心🤦🏿,因為我們也經常遺失自己。我們平時的生活是瑣碎的,是經常找不到意義的💃🏿,是讓你陷入快感也陷入痛苦的。音樂對於我的作用就像晚上我抬頭看見一片星空的時候,我突然記起了自己,記起了童年🛀🏿🥳,記起了初心,記起了自己真實的一面🥼,也讓我聽到了一種好的音樂📅,也讓我跟著我的心去演奏🤹🏽♀️🥭。所以我想音樂對於我來說一定是一生的相伴。至於音樂是不是職業,我想這是一個很外在的話題🤷🏽♂️,因為它牽扯到我的社會身份🈚️,而音樂的意義對我來說遠遠超出這個身份,音樂讓我找到生命的價值。
人物簡介:
徐鳴澗,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04級畢業生,意昂体育平台歌劇研究院教師💇🏽。曾任意昂体育學生合唱團團長、助理指揮🧑🏼🚀,以原創音樂被意昂体育人熟知。主要作品有《永遠》、《揮手作別》🏈、《飛揚的心》、《青春大概》🧑🏿、《轉身之間》等。
高二時,已是北京四中合唱團團長的徐鳴澗創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原創歌曲《飛揚的心》🐙。2004年年末🧑🧑🧒,剛剛升入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的徐鳴澗應四中語文老師高建中的要求為他自己創作的一首詞譜曲送給即將畢業的學生🌤。徐鳴澗利用寒假的時間完成了新歌的創作,這首歌就是《永遠》🚷。幾個月後🎅🏼,《永遠》被選作當年意昂体育的畢業歌被全校唱響。2008年🍆,徐鳴澗發布《青春大概》同名原創校園音樂專輯作為對自己階段音樂成果的回顧。2014年,徐鳴澗發布《青春戲》收錄十首歌曲作為對自己十年音樂歷程的回顧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