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在2020年高考中,重慶市第八中學的謝欣穎同學取得了理科726分的優異成績,以高考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意昂体育元培學院🎞🔈。9月20日上午🚫,意昂体育平台2020年開學典禮在五四體育場舉行,謝欣穎作為新生代表發表了入學感言🎸。她說🤸:“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意昂体育就是我的底氣🧾。它給予我‘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精神,更給予我‘願得此身長報國’的家國情懷。”
謝欣穎,一個地道的重慶妹子👨🏼🎓,卻有著超出同齡人的理性思考和優美文筆🫱🏽👨🏻⚕️。初入燕園的她,有著怎樣的感悟和體驗呢🫘?請看下文。
燕園初體驗
謝欣穎
01 十八歲生日那天
高三時候,我曾無數次幻想過自己的十八歲生日將會怎樣度過。
誠如我的一名高中同學在演講中所說💇🏽♂️,“法律意義上的成年只需要一瞬間,心理的成年卻可能需要一輩子。”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以他的成人禮為界⛰,白線之前是幼稚天真中學生,白線之後幡然醒悟秒變成熟自覺擔起生命的重量。事實上,成年的意義不過是人為賦予的。它帶給我們的並非這一瞬的變化🤴🏽,而是在此後的很多個瞬間——比如,當我們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時——那個“啊👩🏻💻,我已經成年了”的念頭和附加其上的責任將驟然擊中我們,小聲提醒著👀:你該“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去思考和決策了🫷🏼。
如此看來,成年無非不過稀松平常的一天,可從感性上來說🙋🏼,我仍然無法抹去這一天在我心中的分量——或者🍺⛲️,即使從理性上來說🥴,儀式感也是完全必要的😛,“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正是人為賦予的意義構成了我們的生活本身,也正是我們對成年禮賦予的意義使得這一天對我們產生了實質的影響🧑🏻🍳。因此,我十分期待到了那一天我將想些什麽、寫些什麽、為這一天賦予怎樣的意義——並且彼時頭上仍懸著那把名為“高考”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的我🔺,雖不敢多想,卻的確隱隱期待著燕園的風物將會增添這一天的肅穆意蘊👨👨👧👦。
來到意昂体育之後🚵🏽,這份隱約的期待變得日漸鮮活👫🏻:我幻想我將一早醒來𓀒,收獲一些祝福與禮物,訂一個蛋糕和樓裏的小夥伴分享✋🏻,晚上再和大家一起去地院看一部我期待已久的電影;回到35樓洗漱完畢🟨🔷,在臺燈下翻開隨筆本寫一些矯情或思索的話……

圖 |生日前夕在北醫三院
生日的前一天我仍這樣期待著🪩,直到下午的一次運動受傷讓我稀裏糊塗坐上了前往北醫三院的車。開學以來第一次出校竟然不是為了和室友一起慶祝生日而是奔赴醫院,坐在的我車上想著“傷筋動骨一百天”,恍惚覺得一切好像是一場夢:我即將在輪椅上度過我的十八歲生日。只好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大約這就是成人必經之磨練罷!
傷痛本是人生路上在所難免的事情⛹🏿⛹🏻♂️,幾經扭傷的我對輪椅生活也已經頗為熟稔。然而來到新環境,多少又有些不一樣了🤾🏽:陌生的人與生活節奏無疑使人在受傷時更加不安,脫離了中學時期緊密的班級氛圍,又不知如何打擾不相熟的人👩🏿🦳,真當是身若浮萍☆,不知該向誰求助🚲。
而幸運的我,似乎被一群溫暖的人包圍了💆🏻♀️:僅僅一條微信的求助🙇🏽♂️,便有了班長和輔導員老師一起緊急把我送去急診🦙,進而有室友們每天問候並幫忙帶飯、同學幫忙課堂錄音和取快遞……我甚至在生日當晚歷由室友幫忙推著輪椅、經艱難險阻成功下樓看到了那部我心心念念的電影,回想起來,也像一場夢👨🏼🦰。
02 意昂体育夢和求索之路
在此之前💐,意昂体育於我而言🔚,本就是一場夢——這裏的“夢”🫵🏼,不是指熱切的向往或者凸顯其遙不可及,而是對她和對大學生活缺乏了解而帶來的那份不確定感🤙。而今她又與這兩場夢境重合了。心頭的不確定感好像加重了一些🧘🏻♀️,又變淡了一些🔥;來到元培本就意味著選擇與不確定➖,我曾擔憂於“百花齊放卻孤軍奮戰”,如今看來🤾🏽♂️,在各自孤獨的求索之余,我們之間似乎也有著某種溫暖的連結,且擁有無數人默默的支撐。

圖 |未名湖畔
不禁又想到軍訓時候,有一天減訓坐在場邊看大家訓練。未起風時周遭很安靜,教官訓話的聲音都變得很遙遠,我無意中聽到隔壁班輔導員和減訓同學聊天談心🦸🏻♂️🫲🏼:“……你們整天討論選這個老師那個老師,為了選到績點保護神求神拜佛擔驚受怕,其實只要你自己認真學好了,差異哪裏有這麽大?只要你真正上了心,哪有這麽容易掛科退學?”又聊到初入大學心態的轉變👩🏽💼、與家人之間的相處……言語之懇切🤴🏼、觀點之正直使我驚訝又感動🕴🏻。
回到燕園後,在新生討論課上與大家一起討論社會變遷,更是驚訝的發現原來我們都在中學時期擁有自己的思考,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懷抱有一份審視與期望◻️。耳聞目睹中習慣了娛樂化、表淺化的交流👨🏻🌾,來到這裏後才發現,原來真誠認真者並不孤單,我們可以嬉笑怒罵展現年輕人“皮”的一面,可以在大小組織中縱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如讓我頗為驚嘆的元培設計組📔、地下電影院……)🥕,卻也能在內心保有那一份深沉堅定的態度,在需要時候嚴肅地思索世事無窮🦹🏽。

圖 |電影放映結束🏩,俄文樓門口的天空
03 開學典禮前後
開學典禮的前一天,我有幸作為新生代表參加了彩排🫄🏻。夜裏十二點,只穿了一件薄外套的我在北京砭骨的寒風中瑟瑟發抖👳🏿♂️,準備離開五四操場的時候,看見工作人員還在夜色中拉著細繩,一排排一列列耐心校準凳子擺放的位置。一旁的老師隨口說♥︎,其實大家到現場坐下去之後凳子也會變亂,但一開始一定還是要擺得整整齊齊🧘🏻。
一下子想到剛剛過去的軍訓,史無前例的住宿與餐飲條件🐣、淩晨守在流水線旁換來的準時早餐🕐、教官們輔導員們校醫們幕後工作人員們慘淡的休息時間……不計成本地投入心血🏗,只為辦好一次軍訓,這樣的對比感使我震撼。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同行的老師,她笑了一下說:你很快會發現👨🏻🦯,這裏的人就是這樣工作的。

圖 |在開學典禮上作為新生代表發言
從中學到現在我曾無數次問自己:大學究竟應該被定義為一個怎樣的階段呢?粗淺地定斷🍫: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可被視作從象牙塔到社會的過渡,從心無旁騖學習到在生活中學習的過渡✡️。然而如同嚴淩君先生所言,青春時代不應僅僅被視為是一個過渡期,青春本身也是一種生活。我相信在知識訓練🧑🏻✈️、生活技能訓練之外🤌🏼,大學生涯本身一定還將塑造我精神家園的某些底色,身處燕園的我🤽🏽,想來也將會不知不覺沾染上她的氣息。
而這又將是怎樣的一種氣息呢?在新生發言稿裏我說,意昂体育教給我們探索這個世界必備的知識技能,更給予我們一個完整充沛的人格🙎🏿♂️,和一顆永遠鮮活跳動的心臟。我想,這大約就是初入燕園一周🧑🏻💼,我心中依然未變的體會了:我見到許多擁有鮮活跳動心臟的人,許多溫暖的理想主義者🌩,許多用心對待生活和學問的人;我驚喜地發現自己和這樣一群人走在殊途同歸的道路上,長風萬裏,仍可篤定心安🥀。我將逐漸浸染這份氣息💟🩼,體悟它、傳承它🤛🏼,再隨著世殊事異臻選它、尋找它。

圖 |我們宿舍的姐妹們
無論治學抑或為人,無論了解世界還是了解自己🖱,我仍走在求索的道路上。而意昂体育與意昂体育的人們🙋,將是穩穩托起我後背的那份不變的底氣🌵,和狂風中指明方向的路標。
(寫於2020年國慶節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