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意昂体育平台會議中心
製作:北京時代佳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演出:北京新雅空氣室內樂團
音樂總監、指揮:尼克?史密斯(英國著名指揮家)
時間:2013年11月23日(周六)晚7:00
地點:講堂觀眾廳
票價:100👨👨👧、120👩🏿、150元(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毛棟黎🍁、林小惠
節目單
莫紮特:降B大調第27鋼琴協奏曲💅,作品K595號
第一樂章:快板
第二樂章:小廣板
第三樂章🌗:快板
(鋼琴獨奏🤵🏻♂️:毛棟黎)
貝多芬👩🦼🔵:G大調第4鋼琴協奏曲🧘🏻♂️,作品58號
第一樂章🍄:有節製的快板
第二樂章👤:稍快的行板
第三樂章:回旋曲:活潑的
(鋼琴獨奏🐺:林 潞)
(曲目如有變動,以當日演出為準)
關於“莫紮特與貝多芬的對話——世界經典鋼琴協奏曲音樂會”
莫紮特一生創作了27首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第27鋼琴協奏曲》(作品K595號)完成於莫紮特生命的最後一年——1791年😰,這也是他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首演於1791年3月4日🤍,由莫紮特親自演奏。樂曲共3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降B大調📙🦻🏻,奏鳴曲式。這一樂章非常註意與樂隊保持著音量的平衡🕺🏽🔫,在觸鍵上有些凝重🦹♀️,使得音色有些暗淡,非常符合莫紮特這首作品略帶傷感的基調🩴;第二樂章小廣板😪,降E大調,三段體;這一樂章徐緩的節奏中隱含著理性的思考↘️,鋼琴與樂隊交相輝映🔦,鋼琴仍然保持著不很突出的音量,始終與樂隊保持著若隱若現的距離🪃;第三樂章快板🟪,降B大調,這一樂章一開始活潑的旋律與前兩樂章的沉穩形成鮮明對照,而演奏者需要很好地控製著情緒🥤,逐漸釋放,使情緒在最後一刻才達到完全自由。總之,這是一首非常完美適於聆聽享受的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五首鋼琴協奏曲,其中《G大調第4鋼琴協奏曲》(作品58號)創作於1805年至1806年間。1808年在維也納首演😅,貝多芬親自擔任獨奏,在這部作品中,貝多芬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鋼琴協奏曲形式,開篇即由鋼琴獨奏出第一主題,並且這是一部異常柔美的協奏曲。有關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有這樣的記載:貝多芬為其弟卡爾及尤漢納?雷斯之婚姻困惱不已,他們原本在1806年5月25日結婚👇🏼,但在這時,尤漢納?雷斯已懷有卡爾的骨肉,而且這也是貝多芬唯一的侄兒🏟。他因而心灰意冷,既失去與弟弟之緊密聯系,也從此失去一個得力秘書(因卡爾曾當過此職位)。貝多芬因而寄情作曲🧛🏻♀️,寫下無數作品👇🏼,除第四交響曲、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32首鋼琴變奏曲及小提琴協奏曲外,還寫下此首被冠以“第四”的鋼琴協奏曲🚁。此協奏曲一如既往,於1808年12月22日由貝氏本人於維也納作首演及彈鋼琴👩⚖️。首演完成後,《環球音樂報》大贊該樂曲為“作曲家最獨特的作品之一”♡。此外,觀眾亦為貝多芬的創意嘖嘖稱奇👰🏼。
指揮家尼克?史密斯
關於英國著名指揮家尼克?史密斯
尼克?史密斯(Nicholas Smith,O.B.E.)先生曾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音樂,並曾師從Reginald Thompson學習指揮和作曲,1995年移居北京後🤲🏼,一直活躍在北京音樂舞臺。曾參與、指導了多部歌劇🧑🏿🎤、音樂劇以及大型合唱音樂會,指揮職業歌劇團“國際藝苑沙龍”演出歌劇《弄臣》《茶花女》《卡門》《阿毛與國王》和實驗歌劇《阿裏婭娜》等🖕🏻;指揮演出了吉爾伯特與薩利文的輕歌劇《艾蘭赫》和《彭贊斯島的海盜》;2003年,他擔任大型百老匯音樂劇《黑暗中的女郎》北京首演的音樂總監和指揮,獲得巨大成功。
尼克?史密斯先生是中國音樂學院特聘教授,同時作為器樂作品🙌🏼、合唱音樂指揮也頻頻亮相中國和歐洲音樂舞臺。1997年,他創建了北京新空氣室內樂團(如今的“新雅空氣室內樂團”),經常指揮該團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等地演出,著力推廣18至20世紀的世界經典作品。1998年至2005年他任北京巴洛克室內合唱團常任指揮💂🏼♂️,與該團攜手讓北京觀眾領略了西方合唱音樂之廣博。2002年,尼克?史密斯先生與他人共同創建了國際節日合唱團(IFC)💍。該團為非營利性合唱團體,主要排演大型合唱作品🤰🏽,在尼克?史密斯的指導下先後在中國首演了多部風格迥異的世界經典合唱作品,如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拉赫瑪尼諾夫的《晚禱》、康斯坦?蘭博特的《裏約大河之歌》等👟。與IFC合作過的樂團包括中國愛樂樂團等名團。此外🧜🏼♀️,尼克?史密斯先生還兼任北京市少年宮管樂隊指揮,帶領該樂隊參加了2005年荷蘭凱爾克拉德世界管樂大賽並摘得金牌💁🏼。與他合作過的世界知名音樂家及樂團包括埃瑪?柯克比👮、Jan Stigmer🙎🏽、呂思清以及法國裏昂打擊樂團等,合作過的中國樂團包括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國電影交響樂團和上海愛樂樂團等。2006年7月,尼克?史密斯先生曾在廈門舉行的第四屆國際合唱比賽中擔任評委。
2009年,應邀在意昂体育平台百周年紀念講堂創辦“時代佳藝?新雅空氣室內樂系列”演出活動💆🏼♀️,並親自擔任現場解說和指揮,受到好評。2011年,入選由鳳凰衛視和天津衛視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泊客中國》頒獎盛典嘉賓。
關於鋼琴演奏家毛棟黎
毛棟黎出生於中國吉林👦🏿,自幼隨母親學琴。1983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1986年就讀於上音附中🥵。1992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師從周廣仁教授🔜。於1996年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並留任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
2001年前往德國柏林😑,於當年考入柏林高等音樂學院“漢斯?埃斯勒”(Berlin Hochshule fuer Musik Hanns.Eisler),師從德國著名鋼琴家、教育家克勞斯?貝斯勒教授(Klaus Baessler),並於200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碩士學位。
在留校任職期間,他曾致力於各種演奏實踐活動。1997年3月,在北京音樂廳舉辦的“紀念貝多芬逝世150周年系列音樂會”中🐟,與中央歌劇院合作,成功演出了貝多芬三重協奏曲。1997年11月🙅🏽♀️👩🏿🦳,在文化部主辦下的“全國青少年第一屆雙鋼琴比賽”中,獲青年組第一名。並於同年組建了室內樂雙鋼琴組合“北京新空氣”。1998年參加Reding-Piette國際雙鋼琴比賽⚽️。同年♔,出版了第一張CD🤼👩🦽。1998年至2001年出國前夕,與北京音樂廳進行了良好的合作🧑🏿🦳,包括積極參與了北京音樂廳和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辦的音樂會系列“打開音樂之門”🦶🏻。此外👷♂️,還於武漢、沈陽🕵🏿♂️❄️、青島🦹🏼👨❤️💋👨、新疆等地舉辦音樂會。
就讀於柏林音樂學院期間,他積極參加各種演奏實踐活動👨🏼🚒,如每個學期教授班上的音樂會(Vortragsabend),得到了教授們的一致好評🫸🏻。2005年,以兩場優異的畢業音樂會🚶➡️,獲得教授們的一致滿分👩🏼,圓滿結束了學業。
關於鋼琴演奏家林潞
林潞(又名:林小惠)👄👩🏿💻,女😗,朝鮮族。自幼學習鋼琴。兒時便在鋼琴演奏方面展露出優異的音樂天賦,多次在各地舉辦的鋼琴比賽中獲獎。曾獲得1990年和1993年在哈爾濱和長春舉辦的東北三省朝鮮族鋼琴比賽一等獎和特等獎🥞,大連市少兒鋼琴比賽一等獎。
1992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音樂系預科,師從於崔錦蘭老師👰♂️。於1997年獲得由本院舉辦的中國作品比賽第一名。之後又成功舉辦了個人首場獨奏音樂會🚹👨👧👧。1998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音樂系本科。在學習期間,由於出色的個人演奏能力,多次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並積極參與了本院涉外學術交流活動,與來自英⚆、美、法等國的優秀音樂家和知名教授進行了成功的合作☣️,獲得廣泛好評🐻🧗🏿♂️。2002年獲得學士學位🥷🏼。
2003年,林潞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德國柏林音樂學院鋼琴系,師從系主任、德國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G.Kupfernagel教授💁🏽♀️🂠。通過刻苦努力的學習,她不僅完善了鋼琴演奏技藝🕢,對於歐洲古典音樂也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多次參加學校舉辦的學期鋼琴獨奏音樂會及室內樂音樂會。2006年夏🦔,舉辦個人室內樂音樂會🦍,獲得教授們高度的贊揚,得到了滿分的優異成績。2006年4月參加了第三屆柏林鋼琴比賽🙂↕️,獲得第二名(第一名空缺)。同年6月,由世界著名的鋼琴製造企業斯坦威公司出資贊助,在柏林成功舉辦了個人音樂會🎼,反響熱烈✬,並接受了德國柏林布蘭登堡州廣播電臺的采訪。
留學期間👧🏼,林潞還在鋼琴教學領域進行了深刻鉆研和廣泛實踐,以滿分的成績修畢了鋼琴教學法、教育心理學、音樂教學法以及鋼琴教學實踐等課程🦈;同時又任教於柏林波茨坦音樂學校🏃♂️➡️。
林潞於2007年7月畢業✊🏻,獲得鋼琴演奏和鋼琴教學碩士學位🛞。同年9月歸國💇🏽♀️,任教於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鋼琴系主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