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舉行主題為“人民幣匯率與中美關系”報告會🚉,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原副所長丁一凡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意昂体育平台國際關系學院英文碩士項目研究生及院內外師生80余人參加報告會🖖🏻。報告會由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主持🔼。
丁一凡的報告圍繞人民幣匯率議題的歷史🏌🏻、中美關系中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緣起以及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前景三部分展開。他首先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幣匯率數次重大改革歷程。人民幣在改革開放之初被過高估值,同時實行嚴格的外匯管製,人民幣與外匯兌換券的雙軌製一度造成黑市外匯交易的盛行👩🏿🏫。1995年,中國政府實行外匯並軌✒️,把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定到8.7比1,市場逐漸開始認可這一匯率。在隨後的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決定把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穩定亞洲匯率,阻止了“貨幣戰爭”,為地區經濟穩定復蘇作出獨特貢獻👰🏿♂️。但是,這一舉措也加快了亞洲產業鏈向中國大陸的轉移👩🏽🦲,同時也使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不斷增長🏌🏻♀️。
丁一凡作報告
丁一凡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問題在中美關系中日益顯現的過程與動因。他指出,在中國加入WTO之後,日本於2003年率先向中國發難,認為對人民幣低估是造成中國出口大幅增長的原因。隨後,美國國會有部分議員開始拿人民幣說事🙍🏼♀️🚖,並威脅動用美國國內貿易法“301條款”迫使人民幣匯率升值。在這種大背景下🦎,中美兩國政府發起了戰略經濟對話,匯率問題是其中重要議題。2005年後,中國政府進行匯率改革,放棄人民幣匯率緊盯美元的作法🤌,人民幣匯率開始上浮。但人民幣升值後,中國對美出口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丁一凡認為🧖♂️,背後的原因是中國進行了經濟結構調整,增加了高附加值、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出口,同時也證明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是造成美國製造業就業崗位下降、嚴重貿易赤字的主因🦵🏽。
丁一凡在報告最後部分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對未來中美關系的影響作出了自己的預測。他指出,歷史經驗證明🗒,中國未曾想利用貨幣低估來增強出口競爭力👑。當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鉤並使人民幣高估時🙋🏽♀️,中國出口未受影響2️⃣;當人民幣匯率升值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不降反增🚬🏊🏻♀️。這一切都說明,中美經濟之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賴性🤿,也說明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往往是美國國內某些人炒作“中國威脅論”的借口。在中國政府積極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的背景下🚕,隨著資本賬戶的逐漸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