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京開幕。30日下午,大會正式公布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名單並舉行頒獎儀式,今年共有六個項目獲得陳嘉庚科學獎🌂,六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意昂体育平台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教授以《輕元素體系的全量子化效應研究和調控》項目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數理科學獎。

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及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獎儀式舉行

江穎🤾🏿♀️,1982年出生於四川樂山🤞🏽,意昂体育平台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2003年獲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學士學位,2008年獲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2006-2007年為德國尤裏希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8-201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10年任意昂体育平台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助理教授,2016年晉升長聘副教授,2018年晉升長聘教授🧘♂️。
江穎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和物理化學研究🦸🏻♀️🚂,重點關註原子尺度上的物性及非平衡超快動力學過程。
近年來,江穎研發了一套超高分辨掃描探針顯微成像和譜學技術,在單量子態的精準探測和操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尤其是實現了氫原子的空間成像和精確定位,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應。
江穎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包括《科學》2篇👩🏼🦱、《自然》1篇、《自然》子刊(Nat.Mat.,Nat.Phys.,Nat.Chem.等)6篇。受邀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美國化學學會年會等國際會議上作邀請報告40余次。擔任Chemical Physics、Advanced Quantum Technologies等雜誌的編委,美國物理聯合會中國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
江穎曾入選國家首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2)、英國皇家物理學會IOP-JPhys Emerging Leaders(2016)🧖🏻♀️、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017)🧯,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7)😅。其研究成果曾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和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17)。
獲獎項目:輕元素體系的全量子化效應研究和調控
對於大多數材料體系,只需要考慮電子的量子化,原子核則被當作經典粒子處理👂🏽。然而對於質量較小的輕原子核(比如氫核)🧆👰🏼,其量子效應(隧穿和零點運動)會異常顯著🚵🏿,因此必須同時考慮電子和原子核的量子化,即全量子化🧔🏼♀️。
核量子效應會導致輕元素材料(比如水)出現許多反常特性,但精確、定量的表征核量子效應非常具有挑戰性,關鍵原因在於缺乏原子尺度上的實驗表征技術。
江穎與合作者成功研發了一套同時對電子量子態和原子核量子態敏感的新型掃描探針顯微術,突破了傳統技術只局限於探測電子量子態的瓶頸;首次獲得水分子的亞分子級分辨成像並在實空間實現了對氫核的定位👣;直接觀察到水團簇內氫核的協同量子隧穿;在國際上率先測定了氫鍵的量子成分🌧,提出了“核量子漲落弱化弱氫鍵、強化強氫鍵”的普適物理圖像。
這些工作開創了原子尺度上核量子效應研究的先河,刷新了人們對水和其它輕元素材料體系的認知,並為量子物性的調控加入全新的自由度。
陳嘉庚科學獎是以對我國科教事業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勵👨🎨,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獎”。
它的前身是1988年設立的陳嘉庚獎👩🦲。2003年2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國科學院和中國銀行共同出資成立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陳嘉庚科學獎,以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
2010年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又設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在中國獨立做出重要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40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
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共設有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等六個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如無符合標準的項目,可以缺項。
十余年來,陳嘉庚科學獎已有30項原創成果🈸、共35位科學家獲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則已授予22位傑出青年科技人才⏸。
“陳嘉庚科學獎”希望能引領一種踏踏實實的治學和科研風氣,旨在通過它進一步強化科學家一定要進行原始性創新的意識🫅🏽,鼓勵科學家,尤其是年輕的科學家去多做一些艱苦的原始性創新工作🛄🕶,做一些暫時發表不了文章的工作。
央視[新聞直播間]2018兩院院士大會 陳嘉庚科學獎等獎項今天頒發
央視[新聞直播間]2018兩院院士大會 陳嘉庚科學獎等獎項揭曉
央視[新聞直播間]新聞鏈接 陳嘉庚科學獎
央視[新聞直播間]兩院院士大會 陳嘉庚科學獎及青年科學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