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其中🦫,“歷史巨變”展區“堅定文化自信”單元🧑🏿🍼,集中展出了諸多優秀出版物。意昂体育馬克思主義學院顧海良教授的《馬克思與世界》✷🫄🏿、宇文利教授的《中國人的理想與信仰》入選書展。
《馬克思與世界》有力地論證了馬克思主義於世界🏄♂️🚑、於中國之生命力,即不同於思想史上其他重要的哲學體系——馬克思及其思想不是止步於解釋世界,而是強調改變世界,為世界不同國家的發展指明路徑和方法,而馬克思關於世界歷史的理解🫵🏼,恰恰成為中國探索社會發展道路問題的關鍵🤸🏼♂️。本書註重梳理馬克思思想的演進過程,通過對馬克思經典著作中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概念的思辨闡釋,重新發現19世紀70年代後馬克思思想發生的重大變化。該書被收入“走進馬克思”小叢書中😟。

《馬克思與世界》書影
《中國人的理想與信仰》從文化心理結構和社會發展互動的角度出發,將歷史與現實🧙🏼♀️、比較與分析、抽象與具象結合起來,側重論及中國人理想與信仰的產生與塑造過程、理想內容和信仰層次🙇🏿♀️,理想信仰變遷的動因與規律,當代中國人理想信仰的狀況以及堅守和構建理想信仰等問題,為讀者描繪出中國人理想世界和信仰世界的真實狀況,也為在當今時代條件下如何讓中華民族和中國人秉承美好理想🚆、堅守崇高信仰提供思考、思路。此書入選2018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中國人的理想與信仰》書影
附:內容摘編
“我們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理想信念是歷史傳承和時代延續的血脈,是文明造化和精神哺育的筋骨👨🏼🎨。沒有了理想信念🎢🏋🏿♂️,人類盡管可以延嗣,但無異於蒙昧的物種;失去了理想信念的支撐,歷史盡管可以運動😫,但無異於黑暗中的輪回🤼♂️。
——摘自《中國人的理想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