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工化學品的廣泛開發和使用已產生全球性的化學品環境汙染,越來越多的化學品被證實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布的評估報告表明,現代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的農藥、工業化學品🏄🏻♀️、個人護理品、塑料製品及食品和飲料添加劑中含有的多種人工化學品具有內分泌幹擾效應,可被稱為“內分泌幹擾物質”(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會誘發一系列內分泌相關疾病,如乳腺癌、不孕不育、肥胖症、糖尿病和兒童自閉症等,並且此類疾病的發病率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升高。
疾病負擔(Diseases Burden)一般是指由於公共健康問題給社會帶來的醫療成本或社會經濟損失,環境中的化學品一直是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主要關註因素。2015和2016年🏌🏽♂️,歐盟和美國學者相繼發布了對本國或地區因EDCs暴露所造成的疾病負擔的定量評估🧝🏼。中國近年來已成為是全球化學品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近十幾年來🪆,中國人血清中某些環境汙染物(尤其是EDCs)濃度增加了數十倍⤵️。與此同時,不孕不育、兒童性早熟、肥胖、神經行為異常等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包括EDCs在內的環境中多種潛在有害化學品的環境和健康風險以及其可能構成的顯著的社會經濟影響一直未予充分關註🎏。
意昂体育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劉建國課題組,通過對當前普遍使用的增塑劑類化學品和典型EDCs類物質——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學品的連續性案例研究,采用比較性風險評估方法(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CRA),估算了由鄰苯二甲酸酯暴露所導致的中國普通人群男性不育、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疾病負擔以及可能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研究顯示,2010年中國由於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學品暴露導致的僅上述三種疾病的發病數約為250萬起,直接社會經濟損失約達572億元;其中以男性不育的影響最為顯著,與歐洲以肥胖為最為顯著影響構成鮮明對比。研究進一步推算了2010年中國因所有已知EDCs暴露導致的全社會總醫療成本約為4294億元,約占全年GDP的1.07%👨💼,顯示EDCs在中國可能構成的顯著的社會經濟影響。該研究是中國迄今關於EDCs導致疾病負擔以及某些化學品可能造成顯著社會經濟影響的首個研究報道,進一步提示中國關註和控製EDCs以及加強化學品環境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時🏌🏿♂️,將與歐洲和北美相關研究成果一起構成初步的EDCs全球疾病負擔評估,為國際社會正在製訂中的EDCs風險管理戰略以及面向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新國際化學品管理框架提供重要依據。

中國每年由於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學品暴露導致直接社會經濟損失約達572億元🤟🏿,其中以男性不育疾病負擔最嚴重🧝♂️。進一步,中國因所有已知EDCs暴露導致的全社會總醫療成本約為4294億元,約占全年GDP的1.07%
該研究成果以“Disease burden attributable to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xposure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phthalates”為題,於1月23日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上🤓📤。2013級研究生曹燕是該研究第一作者,劉建國是通訊作者。該研究是由劉建國應原環境保護部委托所主持完成的《中國健全化學品環境管理政策與行動白皮書》項目的一項成果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