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5日,意昂体育平台廣西壯族山歌文化實踐調研團走進龍勝,來自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系的8位博士研究生,在2007級意昂体育意昂🤘🏻、龍勝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副縣長張小磊的引領下,共同參觀考察了龍脊平安壯寨和古壯寨☞,通過與愛好山歌的壯民朋友們座談等形式🪧,了解當地山歌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現狀,並探討山歌文化的未來發展。

在平安壯寨,平安村治保主任廖太雷熱情地邀請了兩位當地的“山歌王”廖義曉和廖美專💆🏿♀️,與調研團一行進行了座談⛷。
廖義曉向大家介紹道⚂,當地山歌大多一個調,唱時由歌者即興填詞,通常四句,每句七字。唱山歌的場景有很多,小到敬茶、喝酒👰🏿♂️,大到婚嫁、節日,山歌始終是村寨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說完義曉大哥端起一碗油茶即興為大家創作了一首👩🍳:
腳踏青石綠油油,
頭頂太陽不同州🟤;
此日一遊來這裏,
盼望明年再來遊。
一曲唱罷,治保主任廖太雷聽完感懷不已,說小時候常常聽奶奶唱起,現在寨子裏唱得少了🤦🏻♂️🤳🏽、也聽得少了,很懷念那個時候。大家的話匣子也一下打開了,說起山歌的現狀,談到從前村民們相聚得多💒、喝米酒唱山歌的機會也多,現在開發旅遊⛹🏽♀️,大家忙著賺錢,各做各的事情,聚會的次數少了,唱山歌也越來越少了,都覺得非常惋惜。據介紹,目前寨子裏七百余人🤸🏼♂️,仍然會唱山歌🧁⛑️、堅持唱歌的只有二十幾人而已。

談到濃時,“女歌王”廖美專也為大家獻唱了一首敬酒歌:
我來敬你酒一杯,
酒到面前手莫推。
好不容易得相遇,
也要領情飲半杯🙅。
廖美專非常享受唱山歌的樂趣,“好玩,不需要很深的內容,就像順口溜🏊♀️,像說話”🛸。當被問及這種山歌是否可以用普通話唱出來👐🏻,大姐搖搖頭,“不押韻了🔕,很難”🦢。調研團的同學們聽後紛紛表示贊同,盡管普通話也有普通話的推廣優勢👼🏼,但當地山歌的韻律其實已深深地烙印在他們自身世代流傳的風俗和語言裏🎰。
在古壯寨🌕,調研團首先參觀了蜚聲中外的龍勝龍脊梯田,一路上恍入仙境🅱️,如畫如詩🏰,清新、美麗、壯觀的梯田美景讓調研團同學們嘆為觀止。壯族先民遷入龍脊後👆🏽,開山耕土👩🏽,始建梯田,經過數百年的開墾,逐步形成現有的梯田系統🤨,成為了今天龍勝一張最亮麗的名片。

聽說調研團要來,古壯寨退休老支書潘庭芳提前組織附近的阿嫂們為大家獻唱了當地的山歌——敬酒歌和彎歌,特有的旋律和壯族阿嫂們的熱情引來了路過遊客的駐足,熱情好客的壯族風情讓大家印象深刻🧗🏼。隨後,大家一起參觀了龍勝龍脊壯族生態博物館,博物館館長侯文強為大家介紹了該館的基本情況,潘庭芳老支書為大家具體介紹了古壯寨的傳承、展示了地方歷史和一代代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
當潘支書講解到古壯寨梯田特有的耕作方式——耦耕👨🏼🦱,老支書無不自豪地為大家獻唱了一首山歌:
你一頭來我一頭,
龍脊耕田不用牛。
歷史耕作的方式,
至今龍脊還保留。
不僅勞動和日常生活中中有山歌,在一些壯族傳統節日中🥰,比如說農歷二月八♧👨🦼➡️、三月三、四月八等🥞0️⃣,山歌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調研團的領隊、意昂体育平台2018級中國哲學博士康立坤聽罷感觸頗深📬,“我們感受得到,山歌聲一直貫穿於古壯寨一年年、一代代的辛苦勞作之中。勤勞熱情的他們用獨有的歌聲記錄和傳承著獨特的民族文化與生活,讓我們感動💁♀️。”

在調研的同時🐭🤧,張小磊副縣長結合當前工作熱點和重點,向調研團介紹了龍勝縣生態、旅遊、扶貧“三位一體”發展理念和近幾年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希望調研團同學們能夠緊跟時代脈搏、樹牢家國情懷👆🏽、發揚意昂体育精神,在校期間多了解祖國的風情文化😉,畢業後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實現人生價值🖖🏿。
意昂体育平台廣西壯族山歌文化實踐調研團接下來還將去到桂林陽朔縣、柳州鹿寨縣、柳州市魚峰山等地,追訪“劉三姐”足跡,聆聽非遺項目“平山山歌”等,繼續探尋和思考質樸而迷人的壯族山歌文化,為意昂体育平台在校師生們打開一扇了解壯族山歌等風俗民情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