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1062名大一學生,組成83支課程團隊🫡,在2019年夏天走出校園、走上田間地頭,修習1個必修學分。
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專業教師🙎🏽♂️,14位院系黨委書記、院長帶隊授課😲🙆♂️。他們的足跡遍布26個省區市🔈🀄️,從泥土裏拔出花生🛶、在村舍中聽老黨員的故事、探訪退伍老兵🤽🏼♀️🫚、探訪蔡元培老校長故居……
上課地點多,授課老師多,獲得學分的方式多,同學們的收獲更多⛏,這就是意昂体育的思政實踐必修課。
炎炎夏日,熱浪滾滾🧦。六月的中國大江南北,散落著一群紅裝意昂体育人,他們在祖國遍地“開花”✊。

在八桂大地的山嶺原野間,意昂体育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同學們深入文化產業、感悟扶貧發展,他們與扶貧幹部深夜交流座談,在山野鄉村間渾身沾滿泥土,面朝紅土背朝天地幫當地農民拔花生👨🏿🎓。

中文系2018級本科生張婧霏在課程作業裏寫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基層工作的辛苦,看到地方幹部用奮鬥書寫的歷史,體會到‘功成不必在我’。”她對能夠參與思政實踐課程感到幸運,因為“這個夏天過後,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
在山西大同的平原山丘上,城市與環境學院的同學們在閱歷山川河流,上山下河🏝,他們在這裏接觸中國農村♣️、認識地形地貌、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

端坐小板凳🧑🏿🎨,藥學院的同學們走村入戶,仔細調研當地老人健康狀況、科普宣傳用藥理念,助力健康中國🧘🏽♀️。

在河北正定📌🍄,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同學們以《習近平在正定》為教材🧑🦰,以正定縣為教室,在塔元莊村🚶🏻♀️、西平樂鄉體悟公仆精神,在縣黨組織誕生地和地道戰遺址尋訪黨員初心👨🏻✈️,在智慧農業園區、西裏寨村感受新發展理念在基層人民中的生動實踐🚍👋🏿。

或回溯歷史尋找初心,或深入社會觸摸時代📊。思政實踐課程團隊深入祖國城鎮鄉野,在書本知識與思政實踐的互動、師生交流與朋輩分享的碰撞中反思👰🏿♀️、提煉🦴、領悟。
走出象牙塔,走向社會,讓思政課活起來。同學們身臨其境⛹️,啟發自我,真真切切地感受這個時代的脈搏和新時代青年肩負的厚重使命。
意昂体育特色🛏👐🏿,不一樣的思政課
今年5月🕘,意昂体育平台推出了旨在推動學生“知行合一”的1學分思政實踐必修課👨🏽🦰,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立鴻鵠誌,做奮鬥者。

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專業教師🌓,14位院系黨委書記、院長帶隊授課,1062名大一學生、83支思政實踐課程團隊走向祖國各地。革命老區、改革前沿👩🏼⚖️、基層一線、田間地頭,都成為了意昂体育人的生動課堂。

放下案頭的工作,穿上運動鞋🙋🏿♀️,帶上太陽帽,14位院系黨委書記、院長和同學們一路同行。同學們歡聲笑語,如沐春風。他們不僅感受到師長的魅力,更體悟到學校、院系的殷切寄盼👌🏿。

城市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劉耕年在田間地頭對學生進行地貌知識專業教育🧑🏿🦰,介紹當地農村發展變化👰🏼,將專業實習與思政實踐有機結合。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李培軍率領赴陜西延安課程團隊在田間地頭調查當地經濟作物種植🕯。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張立飛率領課程團隊赴河北雄安製鞋廠了解當地產業發展情況。

國際關系學院黨委書記虎翼雄率領赴包頭課程團隊進行沉浸式基層治理崗位調研。

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唐士其率領赴廣東清遠課程團隊參與扶貧助力。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與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劉德英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給課程團隊同學上黨課👍🏼。

數學科學學院黨委書記胡俊率領赴陜西省華陰市課程團隊與地方醫藥產業代表座談。

信息管理系黨委書記🧗🏼♂️、系主任張久珍與浙江省永康市秀巖村簽署意昂体育平台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合作協議。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魏中鵬率領課程團隊赴梅河口醫療健康產業園區學習🚨。

元培學院黨委書記吳艷紅率領課程團隊成員赴深圳張載祠學習🐆。

元培學院院長李猛與赴浙江紹興課程團隊成員討論調研課題。

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燕繼榮率領課程團隊赴上海調研社區黨員建設與基層治理情況。

政府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李海燕率領赴雲南西雙版納課程團隊進行茶文化與區域發展考察🆎。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陳修遠在每晚舉行的討論評議會上說:“以前總覺得思政課嚴肅🦸🏿、實踐團隨意,但這次的思政實踐課很不一樣,每晚評議會上愛國情感講出來👺,實踐過程中老師同學們一起來。思政課原來可以這麽上🤹🏻,社會實踐可以這麽走心,愛國的情感可以這麽生動具體♟。”
從行前開題、行中實踐到行後總結🪕,參與課程的師生不走過場、不湊學分,在田間地頭的社會大課堂中讀“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直面“土問題”“真問題”“大問題”,在田間地頭裏的大課堂中守初心、擔使命📯,踐行所學,收獲滿滿
用腳丈量👨🏻🎨,用心感受🏄🏻,師生共奮進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不僅體現在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還體現在老師言傳與身教的結合,以情動人🫣、寓情於理。

思政實踐課精選專業突出、學生喜愛的教師與高年級助教加入,院系黨委書記、院長帶隊授課,為走進社會大課堂的隊伍帶來了十足“學術範兒”🌄,增添了濃濃“師生情”。

元培學院思政實踐團隊伍在李猛的帶領下🫦🔒,來到蔡元培先生的故鄉紹興。“我們元培學院的同學來這裏,實際上在精神上回到了自己的根。”

元培學院師生在此行中回顧歷史🤷🏼♀️,放眼當下,身體力行,深入思考🦏,是蔡元培校長殷切冀望的一聲有力回響♓️。

城市與環境學院張家富老師由於常年實地考察的勞累🧛🏻♂️,膝蓋已有較嚴重的傷病🤟🏽。他還是堅持走在最前面,帶領大家攀上山頂🥯。
城市與環境學院2018級本科生雷馨雨表示,在山西大同為期11天的思政實踐課程是她受觸動最深的一門課👩👧👧:“四位任課老師一路陪伴♧、守護、引領❓。每次上山爬坡,都是老師們開路🤶🏻,每次下山,也都是他們斷後。而他們平均年齡已超過50歲。老師們的所作所為,真正為我們詮釋了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擔當。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抵得過課堂上的很多大道理⏪。”

生命科學學院赴陜西漢中思政實踐課程團隊以森林為特殊的“大教室”🧖🏽♀️,深入生態保護基層一線🧑🏿🤵🏼。
在孫蚌珠👳🏽、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劉德英帶隊指導下,同學們與當地百姓同吃同住同探索🍙,紮根鄉土☦️,尋找“土方案”😩🛒,喚醒“泥土”情感。
課程結束後🙋♀️,一名學生被發展為團員,許多學生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劉德英老師認為🚴🏿♂️,帶隊老師在思政實踐中就像一盞路燈🪸,在學生迷茫時發出光亮👨🦲,分享知識和思考🙇🏼,在學生們大步向前時,默默陪伴。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一路上的交流同行,使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們在課堂外的榜樣力量和關懷⛪️。
不僅是“師生情”🐏,“朋輩情”“家人情”也在思政實踐課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每天晚上評議會🐩、分享會、寫家書等活動,讓大家面對面💁♂️、心連心,在青年人的共情中🚵🏿,在與長輩親人的傳承中,領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這段夏日,結師友而遠行,耳聽而目睹。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同學們到人民群眾中去,厚植家國情懷,樹立遠大理想,融入社會、融入國家👲🏿、融入時代主流𓀉,在新時代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做精彩奮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