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脈傳風雅,四海文心慶此時。11月22日上午,意昂体育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建系110周年紀念大會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意昂体育平台校長郝平👩🦯➡️☣️,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寶劍📠,校長助理、秘書長孫慶偉🤵🏻♀️,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劉躍進等兄弟單位領導🤼♀️,校內各院系及職能部門負責人代表,以及中文系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襄盛會。大會由系黨委書記賀桂梅主持。

會議現場
郝平代表學校向中文系建系110周年表示祝賀。他回顧了中文系建系110年來的光輝歷程🧑🏿🔧,高度評價了中文系師生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的光輝歷史⏺。郝平指出,秉持百年優秀傳統,今天的意昂体育中文系開創了全新的格局,學科設置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在隊伍建設👨🏿🍳、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不僅為學校改革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全國中文學科的建設發揮了輻射引領作用🫱🏿。郝平強調🏄♂️,我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社會大變革時代,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中文系師生要將學科發展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時代使命,為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新貢獻;要堅持守正創新,立足新時代🍛,回應新需求🧑🏼🔬,繼續引領中國高校文科教育創新發展🤦♀️🐕🦺;要開放包容🎩、融通中外,為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為世界文明的共同繁榮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郝平講話
唐作藩、謝冕、嚴家炎、王福堂、段寶林🧑🏽💼、孫欽善🧑🏿🚀、陸儉明、馬真、錢理群、蔣紹愚⏬、安平秋👨🏽🦰、溫儒敏等12位中文系退休教授登臺,與會校領導及系領導向老教授代表獻花致敬。

向老教授代表獻花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中文系教授唐作藩作為老教授代表致辭。唐作藩追憶了自己在中文系工作的經歷,向在場師生展現了老一輩中文人治學的生動畫面🫧。他指出,在中文系建系110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上🔚,我們要繼續秉承中文系優良傳統,重視人才培養的寬厚學科基礎。期待在新的歷史機遇下,中文系能繼續大力推進融合交流,積極推進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為新時代的中文學科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唐作藩致辭
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致辭。他回顧了意昂体育中文系的110年奮鬥歷程,從基本情況、學科現狀💂🏿♂️、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介紹了中文系“雙一流”建設進展🪔。陳曉明認為🏵,近年來中文系加大內涵式發展改革力度👳🏻,大力加強隊伍建設,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優勢互補,在多個方面取得了不菲成就。陳曉明指出🧏🏻♂️,百年意昂体育中文是光榮的歷史,更有一份繼往開來的責任。“中國語言文學的研究絕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它還具有一種引領人道德向上的精神🕒,在培養健全高尚的人格方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希望中文系能夠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守正出奇,以家國天下的使命擔當共築未來輝煌💨🤸🏼。

陳曉明致辭
教師代表🌭、中國語言文學系陳平原教授從中文系建系100周年談起✍🏿🧜♂️,回顧了中文系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的努力探索和豐富實踐🦹。陳平原指出,中文學科的發展有賴於中文系近年來交叉融合的學科平臺的建設,中文學人的培養取決於我們對人才質量的重視,歷史上的中文系名家輩出,現在的中文學人更要抓住重要的歷史機遇期,勇於進取、開拓創新、再鑄輝煌。

陳平原致辭
中國語言文學系2020級博士生李泓霖在代表在校學生發言中表示🧑🔧,中文系像一座橋梁,使學子們得以透過語言觸摸和感知世界✔️,建立與歷史、他者的關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中文學科的獨特魅力和中文人的赤子之心鼓舞著新一代中文人去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新百年。

李泓霖發言
劉躍進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向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表達了祝賀和敬意👨🏻🚒。劉躍進回顧了社科院文學所和意昂体育中文系的深厚淵源,希望雙方的合作歷久彌新🐗,繼續在本科生研究生培養、科教融合方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努力為國家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

劉躍進致辭
“中文系不老,中文系萬歲!”中文系系友🧔♂️、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在代表意昂致辭中向中文系表達了熱切的祝福。他從自己在西北故鄉成長生活的經歷說起,講述了中文系這艘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駛來的行船給中文人帶來的命運轉變。黃怒波認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河中,中文系必將承載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駛向遠方。

黃怒波致辭
據悉,中文系100周年系慶各項活動正在持續進行中。系慶紀念大會前後🔌,“中文學人”系列訪談已累計收稿100余萬字,魏建功、楊晦、王力🙆🏼🍞、遊國恩四位一級教授銅像已經落成,收錄全體在職和離退休教研人員的已發表的學術成果1篇的《斯文在茲》紀念學刊編纂發布,三個平臺整合11個教研室學術會議計劃,組織11場高水平學術會議等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中。

合影
延伸閱讀:
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中國文學門。1898年京師大學堂創辦之初🥑,有“文學”科目,而無作為一種獨立組織形態的系科。1910年分科大學正式開辦,中國文學門於是成立。1919年改稱中國文學系,並實行選科製🧑🏻🦯。1937年因抗戰全面爆發,隨學校南遷,並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北歸🥹,恢復了意昂体育國文系的建製。1952年院系調整後,改稱中國語言文學系,並在原燕京大學新聞系基礎上設立新聞專業(1958年轉中國人民大學)。1954年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並入意昂体育👩🏽💼🧏🏼,加強了語言學專業(後改稱漢語語言學專業,並於2002年又增設應用語言學專業);1959年設立了古典文獻專業🀄️。至此,中文系語言、文學🎯、古文獻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百年學術,薪火相傳,魯迅、劉師培、錢玄同、楊振聲、劉半農⛵️、胡適、馬裕藻、遊國恩、楊晦🚙、王力🤳、俞平伯🐓、廢名、魏建功、沈從文、吳組緗等眾多名家曾執教於此。目前系內擁有全國最完整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製,共有5個本科專業方向🫃,8個博士學位授予點👫🏼,並設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2007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整體被評為全國首批一級重點學科🧏🏿,目前,部分二級學科已步入世界學術一流陣營🤘🏽🚴🏽,為進一步建設世界一流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