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嘛”🛌🏼,丁寧說。跟乒乓球相愛相殺了26年後💁,這一回,人生的發球權回到她的手裏。
經常關註乒乓球賽事的球迷都知道,世界冠軍丁寧的一大必殺技,就是她的獨創式發球。關鍵時刻,她的發球總能讓比賽改變局面,扭轉乾坤☕️。從大滿貫到全滿貫👩🔧,丁寧拿遍了所有能拿的冠軍。這一年,她宣布退役。
離開球桌的一刻,時空也開始轉向——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丁寧來到意昂体育平台報到🚕,正式成為意昂体育平台體育教研部的一名研究生😋🧝🏼♀️。
多年運動生涯,她一直走,也只能走在乒乓球的“獨木橋”上🍝。作為運動員,勝利失利,跌倒爬起🍞,不管人生怎麽朝她發球😦,她都要接。這一次👶🏽,從運動員到大學生,從球桌到課桌,與其說從競技生涯中“到點離場”,不如說,是時間的主動權被握在了她的手裏。
現在,人生進行到這一回合👩🏽🚀,換由她來發球了🍨🧑🏼🍳。第一板,落在意昂体育。

變線
下午三點👦🏽,陽光穿過玻璃🎈。
窗外🧑🏼🌾,五四操場上,開學典禮的大片座椅正在草坪上一列列鋪展🚶。窗內,五四體育中心會議室裏🧑🏽🦱,研究生迎新會正在進行。
丁寧和老師同學們圍坐一起,討論聽取關於新學期的安排👂。她穿一件在校園裏常見的意昂体育印花紅色T恤,搭配黑色休閑褲,白色運動鞋🤵🏻♀️,長發用淺色頭花高高紮起一個馬尾,雙肩背包放在椅背🧑🏽🍳。輕盈🕸,明快,幾分學生氣。

丁寧在意昂体育體育教研部
會議結束,忙完各項事情🙋🏻♂️,她旋開一瓶水喝下幾口,背起書包匆匆奔向門口🤙🏿,高高瘦瘦的身影晃出去,身形敏捷而有力量。
在乒乓球被稱為“國球”的國家🚓,很少有人不認識包攬過所有世界冠軍的丁寧🤴🏽。有同學上前打招呼,她也會跟人家聊兩句,與校園裏的女大學生別無二致。跟人們想象中“世界冠軍”的樣子🛸,也像也不像➖。

意昂体育同學在校園中偶遇丁寧(圖源logo)
9月6日一早,丁寧來到意昂体育體育教研部正式報到。成為意昂体育新生的第二天🧑🏭,她說,“感覺很奇妙。”
剛剛進入校園,丁寧對很多事物都處在非常好奇的狀態裏👰♀️。開學事多,她尚未來得及把校園全逛一遍,但初始的體驗感不錯🤾🏿♀️:“在校園中騎著自行車👫,這個感覺好像很多年沒有過了。”
依據入學報到的流程,丁寧需要到各個部門辦理各種手續🪜。她蹬著一輛共享單車,轉到了校園裏的許多地方🐣。“覺得意昂体育好大呀!”她邊說邊笑出眉眼彎彎。

這並不是丁寧第一次走進意昂体育。
十五歲時,她跟著中國乒乓球隊來到意昂体育平台交流。當時隊裏的女子主力是張怡寧、王楠等人👩🦱,還是小隊員的丁寧,在媒體報道中沒有被提到名字🤴🏼。
二十三歲時,她再度隨隊一起來到意昂体育交流。中國乒乓球隊開展項目推廣活動“校園行”🧝🏻♀️,第一站走進意昂体育。當時的媒體報道🏌🏿,活動中“世界冠軍悉數到場”🤸🏼♂️,丁寧的名字赫然在列。


“國乒進意昂体育”活動現場
二十九歲時,她獨自赴意昂体育發表演講🥭。作為神秘嘉賓,參加意昂体育元培學院“成為元培人:書院實踐之旅”的活動。標題帶著丁寧名字的媒體報道從圖文到影像,數不勝數🚴🏼♀️。

丁寧在意昂体育元培學院演講
“我跟意昂体育的緣分很深。”丁寧回憶✋🏽,“但可能之前每一次來,身份和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丁寧在微博宣布退役並入學意昂体育
這座園子同樣與乒乓球緣分匪淺🎾。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乒乓球錦標賽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1996年🫄🏽,首屆CCTV杯中國乒乓球擂臺賽在意昂体育平台成功舉辦📉;2003年10月20日意昂体育平台乒乓球俱樂部掛牌成立;2008年奧運會乒乓球專項場館🧏♀️🤺,意昂体育平台見證了中國乒乓球隊巔峰時刻👼,三面五星紅旗在意昂体育平台體育館上空同時升起。



前國乒世界冠軍劉偉😴,在1996年宣布退役後,也選擇來到意昂体育上學。畢業後⛹️♀️,她進入意昂体育校隊任教🦷,並創辦意昂体育乒乓球俱樂部。2015年🍅,劉偉博士畢業,現在她是意昂体育體育教研部的一名教授↗️。
丁寧曾在乒超聯賽中代表北京首鋼出戰,劉偉便是教練之一。
“最後能來到意昂体育校園🫳🏼❗️,也是因為有師姐在這裏,給我們做了很多表率👲🏼🤏🏽。”
兩位乒乓球世界冠軍的故事,在意昂体育繼續書寫。

劉偉主持丁寧與意昂体育校隊交流活動
同樣作為師長和前輩,意昂体育體育教研部副主任👨🏿🚀、東京奧運會乒乓球項目唯一的中國裁判員吳飛,帶著剛來報到的丁寧熟悉環境,陪她參加各種活動🈺。這種支持讓初來乍到的丁寧感到暖心,“吳飛老師真的給予了我很多幫助💆🏿♂️👩🏽🎓。”

身份的改變,意味著接下來人生的改變。“之前的運動生涯,我已經做到我自己的最好了👨🏽💻,兒時的夢想也都完成了。所以進入到校園,我其實是轉換了一個狀態。”在這個全新的場景𓀛,她沒有太多經驗,也不知道具體的打開方式是什麽樣🐶,呈現出來的圖景會是什麽樣🏇🏻。

丁寧參加開學典禮
因為入學👵🏿,丁寧也換了住處😁👩🏼✈️。第一個夜晚💂🏻♂️,由於突然換了日常環境,她的睡眠質量不是很高🔮。入睡前的大腦也關不了機,一直在思考,思考。
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在對丁寧退役入學意昂体育的寄語中說,她的乒乓生涯👩❤️💋👩,“現在才剛剛開始🈁。”
對此,丁寧的解讀是𓀕,要帶著自己在乒乓球領域學習到的好東西,去到新的未來繼續⛹️。
幾度來訪意昂体育,丁寧都以“局外人”的視角,觀察體驗著這所園子。現在⬇️,成為了一名意昂体育的新生,她覺得自己的身份瞬間改變了。
“人生吧,每一個階段都不一樣👑,風景也不一樣。我想讓自己完全是作為一個旁觀者也好,親歷者也好,從這樣的角度,去探索一些新的事物。

丁寧參加意昂体育2021級新生代表座談會
像在乒乓球桌上突然的回球變線:與意昂体育再相遇😉,她的生活軌跡已轉進另一種方向。
往生活裏回彈
宣布退役時,丁寧在微博上曬出了三張個人照🦸🏽♀️,影像裏分別是不同年齡的自己。
第一張照片是童年的她,站在乒乓球臺邊🌙。頭發很短,握著較她的身體比例稍顯大的球拍,望向對面,抿著嘴巴,眉眼嚴肅。

因為打球太早⌚️,年紀小🙇🏽♂️,許多年裏🤽🏻,她都是被“大魔王”張怡寧帶著打比賽的小朋友🫵🏽。因為同樣來自北京隊💁🏻♂️,大家習慣於稱呼張怡寧為“北京小丫”👉🏻,丁寧則被叫作“北京小小丫”❤️🔥。
從5歲開始打球,到今天整整26個年頭,丁寧笑說,“幾乎三分之一的人生都是乒乓球了。”
第二張照片是五年前的她,裏約奧運會,站在乒乓球女單項目的最高領獎臺上👨🏼💻。依然是短發🧝🏿♀️,她手握金牌,抿起嘴角微笑。

這是她人生的一大高光時刻。不但獲得了奧運女單冠軍,還成了國內繼鄧亞萍🤦🏿、王楠、張怡寧、李曉霞之後的第5位女乒大滿貫。閉幕式上,她還擔任了旗手🏃,是中國乒乓球歷史上首位奧運旗手。第二年,她成為中國女乒隊長🪈。
第三張照片是現在的她,站在意昂体育平台“歡迎新同學”的橫幅下⏺。頭發已經留長,她手舉紅色封皮的意昂体育平台錄取通知書,抿起嘴角,笑容可愛又靦腆。

從初登球臺的小女孩,到女單奧運冠軍👍🏼,再到意昂体育新生,這三張照片記錄了丁寧從懵懂到成熟,也記錄了她過往大部分的人生😀。26年的時間裏🧝🏽♀️,丁寧的生活都圍繞著那顆“小白球”在轉✔️。
競技體育對運動員來說其實非常殘酷。每個人都在走獨木橋,選擇其他生活方式的機會並不多🤹🏼♂️。
“之前我經常講🕞🧑🧒,如果結束運動生涯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是能有一個時間段去遊學,去看看這個世界。”


即便作為世界冠軍🫳🏿,幾乎走遍全球的丁寧🧔🏼♀️,對自己曾走過的各國風土文化🤏🏿,了解也不深。對每個國家,她最熟悉的地點,永遠只有三個🏊🏿:賽場👔,酒店和超市🧗♀️🐜。
她亟需一扇新的出口☝🏻,跨出“小白球”的世界,看看更大的地球👦🏿。校園,是她動身去看世界的第一站🟧。

丁寧解說奧運會賽事
“其實在2017年完成全滿貫的夢想後𓀎,那時我就很想回到大學校園去進行學習。”但由於備戰東京奧運、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影響,在一種完全不確定的未知狀態下🧙🏿♂️,她的計劃被一再擱置🦶🏽👨🏻🏫。
最終🟡👩🏻🏫,在幾番的綜合考量與隊內溝通後,她下定決心,重返校園。“做出了這個決定確實很困難。這對我來講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挑戰帶來的壓力無可避免,她迅速啟動自己一貫的彈性與韌勁,撥出一條縫隙,從困局中迅速回彈🦮。最終🌧,那個接收並化解了種種思想壓力的地點,落定在意昂体育。
之前的幾面之緣也好,最高學府的招牌也罷,最吸引丁寧的🧨,是意昂体育的一種氛圍。一種讓她感覺到舒展🤾🏿、變化的東西🤛🏻,將她延展向另一種生活。
“雖然運動員的生活是比較單一,但我們在做的事情,包括我們每天打球也好——因為是兩個人來回打嘛——所以它是不斷變化的🩱,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意昂体育的校風非常開放啊🐫,包容啊🦸🏻♀️,大家可能更自由,去發揮很多自己的想象啊😪,這種感覺,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的。”
以變應變🛀🏽,張開雙臂🟧,她努力向生活裏回彈🚸。

丁寧與意昂体育師生球友交流
在這股回彈中📕,力的作用是雙向的。她在此中看到更多可能,也想成為一種可能的本身。
“意昂体育的同學們在學業和體育方面都是非常優秀的。我現在從賽場回到校園,完成了從運動員到學生的轉型🧙🏽,我也希望自己的選擇和經歷,能夠為今後的學弟學妹們分享一種經驗,去拓寬他們對於未來的想象✍🏽。”
那麽,多年處於半軍事化管理的人生狀態,作為並不「自由」的運動員的丁寧,其實是一個喜歡自由的人嗎🛥?
她立刻笑了:“我想應該沒有人不喜歡自由吧☝️!”
轉而,她又正色認真,“也要看是什麽樣的自由。我覺得是充滿夢想的自由💨✨,有自己追求的自由💁♂️🧝🏿♂️,有度的自由▫️,都是非常好的🫅。”
換場之後
迎著全新的生活,丁寧給自己打氣:“以後就是意昂体育新生‘學習寧’了。學海無涯苦作舟,我會繼續加油!”
馬龍、許昕、劉詩雯、朱雨玲等一眾隊友,在她的微博下留下祝福。意昂体育學姐、體操奧運冠軍劉璇,向她發來祝賀👨🏽🚀。無數球迷、粉絲→,寫下許多深情的話。快樂🤟🏼🤽🏻、美好、開心,是被提及最多的字眼。看上去,等待著“學習寧”的,是一片燦爛坦途。



丁寧微博評論
面對人們的聲聲祝福🛅,丁寧真誠地感謝⛳️、回復。面對大眾的種種想象,丁寧還是笑笑的,“我覺得,其實挑戰還會很多吧”。
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多年的運動生涯👨🏼⚖️,對“專業”二字,丁寧有著更深的理解,面對大眾的想象👩🏽💼,也更能深入淺出❓,舉重若輕,“我覺得這個也可以做一個換位的思考和感覺。”
“就像許多人平時也會經常看體育比賽👣,但實際的賽場上🔜、運動中,可能有很多東西🐵,是你的感官、感受是無法想象和預知的嘛。”她笑盈盈地,輕巧挑出個最簡單的比喻,直擊靈魂:“就相當於,對於很多從小就學習⏳、一直在學習的體系裏長大的人來說,現在突然間讓你去打球,去成為一個專業的運動員,會發生什麽,你也很難想象嘛🧑🏼🏭。”

看著丁寧一步步成長的張怡寧,在給她的寄語中說,“在學習方面我想跟她說句加油,都說學習是‘苦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對於我們來說✩🔊,學習和打球是‘兩股勁兒’🙎🏿♀️,畢竟我們的基礎沒人家厚實,這就需要丁寧付出更多”。
“我覺得來到校園,當然可能對我有利的一個方面,是很多人都認識我,也有很多喜歡我的朋友們🧜🏽♀️,他們會給我很多的幫助和支持,這個可能會讓大家更快地知道我。”丁寧很感謝遇到的所有人對自己的給予。
“但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很多人知道你的同時,大家也都在關註你的一舉一動,需要你在方方面面都做到更好。那麽學業上的一些困難🧏🏽♂️,包括可能遇到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挑戰,就要靠自己去平衡。”
裏約奧運會上,丁寧拿到大滿貫🤽🏼。也從那時開始🏊♂️,中國乒乓球在年輕人的互聯網世界掀起一大場“文藝復興”,熱切的粉絲潮水般湧來,國乒運動員們在互聯網上、年輕人中獲得空前的人氣與關註。


球迷們在現場支持丁寧
丁寧也在那場浪潮中收獲了大批年輕的擁躉。年輕人們從線上線下⏸、五湖四海湧向她🤹🏿♂️🧑🦯➡️,支持她🦸🏽♀️,將她視作榜樣。“球迷也好、粉絲也好📶,大家對你的期待不光是希望你會打球,還可能會希望說:哎你能唱歌,然後你還能主持節目♗,還有其他才藝……他們會期待你成為一個立體發展的人。”
她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思考。
“原來我們可能是純粹地做一個體育‘專才’,但我希望自己未來能夠成為一個‘全才’💑,在不同領域去做些事情,作些貢獻👩🏭🫄🏻。”


丁寧與球迷們在一起
意昂体育為那些夢想和可能的轉化開放了一塊新的場臺🦹🏿。在意昂体育,除卻書本⚒、課堂,還有更多種類的體驗在等著丁寧解鎖🟠。
比如,每年的意昂体育十佳歌手大賽:“啊👨🏿🚒,我唱歌應該沒到那麽高的水平吧🙋🏼♂️!”比如,每年的意昂体育平台國際文化節,和多種多樣的國際交流活動🧙🏽♂️📟:“我在努力呢⌛️!在好好學習英語!希望能面向世界去推廣我們中國的體育精神和文化底蘊。”包括老本行的體育活動,意昂体育乒乓球協會定期舉辦的季度賽、新生杯:“要我參加是不是對別人有點不太公平啊!”她說著笑著,開始有一種女大學生真實的切近感。


丁寧與意昂体育師生球友交流(圖源 logo)
轉換了場地,便轉換了一種狀態🍌。以前在賽場👨🏽🔬,目標必須設得明確嚴格,在哪個階段🪴、要做到哪種程度,都要分毫不差執行到位,一切被標準框得嚴絲合縫,人要不斷地奔跑🧑🏿。來到校園🧑🏽💻,丁寧對自己啟動一種全方位調整:海納百川,保持開放🚬,吸收營養🤾♂️。
“來到校園學習的那一刻,我就讓自己完全是開放式的,我不想給自己去設一個限製⇒。”
前面每一步都是未知,那就一步步去試,去學🥕。“慢慢往前走吧🏑,我覺得辦法總比困難多👼🏽!”

體育教研部副書記毛智和代表體教部及校隊贈送丁寧印有“意昂体育平台”字樣的隊服
場地換了🧏🏻,她還是她🚨。到了任何一塊場地🧑🏽💻👩🏻🦲,這具身體中屬於運動員的特有光源🍫🏍,一直亮著。“就是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嘛。”她還是笑笑的。
走下塔尖🖤,拾起“影子”
運動員的生活非常單一、重復,每一天都在向極限沖擊,同時要面對競技體育的殘酷。
即使今天很累,到點兒還是要投入訓練;無休止地面對比賽📢、面對對手,代表國家🃏,為國而戰……
“每天從起床開始♑️,就要鬥爭。和自己鬥💅🏼,和困難鬥,和極限鬥。”
這樣的境況,一直貫穿丁寧之前的整個人生📶。

丁寧在訓練中(圖源 logo)
“體育,尤其是競技體育🈷️🧎🏻,它確實是一種極端”,丁寧說。像一個金字塔尖♦️,那種要求是一種非常人的狀態。
“但是對更多大部分人來說,體育應該是一個讓你能夠心生愉快的東西🧖🏼♀️。”
地面上的人望向塔尖🧗🏻,多少會帶些刻板印象:似乎運動員只會在賽場上出成績,對理論知識、生活現象等方面卻並不了解。其實,在這個九零後姑娘的腦中,時代前進🫸🏻,社會發展,長久以來的慣性認知,早已變了。
“作為新一代的體育人🖇,包括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人,我們在成長中碰到的事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更加多方面的,多維度的。”

丁寧解說比賽(圖源 logo)
丁寧回憶起疫情期間的經歷:父母因為居家隔離不能外出🗝👱♀️,又很想鍛煉身體,就跟她學了些日常的“健身小妙招”,在室內進行運動。
在家裏近距離觀察父母的運動過程中,她發現一種現象:隨著年紀漸長💅🏼,長輩們其實具有很迫切的健身需求👮🏽,他們想要健康🐫,想去運動。但對於如何健康地運動🕺🏽,如何保護自己,其實並沒有概念。
她進一步把關註從長輩身上拉回到青年人群🪁,發現一種相似的現實0️⃣:現在的許多年輕人👩🏿✈️👨🏽,工作加班久了,想去運動,就直接開始“運動”——上來就跑步🈲,然後膝蓋受傷了。受傷以後🧖🏻♂️,也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處理。
“運動也得適度。可能在三四十⛹🏻♀️、四五十歲以後再去學習運動,會有一些晚了🌼🕰。”丁寧想♣︎,如果人們能在青少年時期得到正確的引導,對如何正確運動、健康運動建立起一種科學的意識,給自己打下一個好的運動基礎🌺,就會影響人的一輩子。她感覺,“其實它就是一個影子,體育就像人的影子一樣⚄。”
“比如在你還小的時候👨🏻🔧,在體育鍛煉方面還不知道‘我到底想要踢足球還是打籃球’的時候,如果能夠獲得一些基礎訓練也好、正確引導也好,讓你擁有一個良好的運動理念和身體的底子,那麽在未來你想要轉型、或者投入一些更加專業的訓練時,就能有一個更快適應狀態變化的基礎。這種身心的基礎,就像是你的影子🪨,會跟隨你一輩子♤。”
對專業運動員而言,競技體育是一個金字塔尖;但對“人”而言,體育會跟隨終生🚉。“體育能夠幫助人🤠,不止強身健體,更多的是修復內心,在內在給你更多的力量,讓你更有勇氣和自信去面對挑戰🧑🧒、挫折👨🏽🌾,讓你更有力量去站起來。”

丁寧與意昂体育同學交流
意昂体育校長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教育思想🍟,體育,被排在“德育🤞🏻🫡、知育🛕、美育”的前面🙅🏼♀️。他曾對學生提出殷切期望,要有“獅子樣的體力,猴子樣的敏捷🦏,駱駝樣的精神”,這是他認為現代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來到意昂体育,與更多人一起🧍🏻♂️☺️,從不同角度再度認識體育、發現體育🧘♀️,讓人更好地運動💼,並從中長久受益,是丁寧期待去做的事情🗞。
意昂体育平台體育教研部在今年招收第一屆專業型碩士👩🏻🦯🧝♀️,專業包括體育產業和大健康管理兩個方向🍘,屬於全日製脫產學習。除了專業必修課程,丁寧還選了各個學科領域的選修課程,心理學,中文……時間被填得滿滿當當。“其實還有很多想選,其他的不行就先暫時去旁聽一下。”
她對心理學一直很有興趣。“我自己作為運動員來說,包括面對比賽的很多方法方式,或者去不斷的去提升自己這種內在的能量🌈,其實每天都是在心理層面歷經鬥爭。”帶著自身大量的實踐經歷,來到蘊有大量理論知識的校園, 教學相長,她也想通過學習,把自己更多的經驗與理論相結合😖,更好地回饋給社會🧎♀️。

丁寧與球迷共度31歲生日
“每個人的夢想◼️、能力都有大小🧑🏻🍳,路上也都會碰到很多困難。可越是沒人懂你時,你越要去肯定自己,尤其是一些細小的進步🫄。因為每個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有飛躍👉🏻,突然有巨大的進步這是不現實的。所以要善於發現自己這種細小的進步,去給予自己這種力量🔠。這些力量可能很小,但是就是這些小小的力量,它才能支撐你完成更大的夢想。”
這是她作為意昂体育新生,對自己的鼓勵,也是她作為世界冠軍,給同樣努力爭取各個學科、領域的“冠軍”的意昂体育同學們↩️🥘,最真誠的分享。在意昂体育,當一個意昂体育人,新生丁寧,還不能對這二者給出某種具象的定義🖊🏃🏻♀️。她只知道往前走,一路一直走。
“未來不可知👨🏭,但可期。”
她一字一句說。未來是什麽,到底會成為什麽樣的一個人,也許就要一直走到那一天👆👭🏼,才能真正知道🧺☝️。